
【查看证书】
肠道,是人体消化吸收的“幕后功臣”,而结肠癌却似一颗隐匿的“定时炸弹”,悄然威胁着健康。早期结肠癌症状轻微、隐匿,常被误以为是普通肠胃不适,一旦进入晚期,治疗棘手,预后欠佳。关键时刻,CT 检查宛如精准的“侦察兵”,在这场与病魔的较量中发挥关键作用。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结肠癌的CT诊断应用,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
一、CT 扫描:肠道的“透视相机”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工作原理精妙绝伦。它发射 X 射线,环绕人体腹部多角度“拍摄”,探测器快速收集穿透结肠及周边组织的 X 射线信息,计算机将海量数据整合、运算,重构出高清的结肠横断面影像,直观呈现肠道内部与外部结构,犹如把肠道层层剥开细细查看。
二、结肠癌在 CT 上的”蛛丝马迹”
1. 肠壁增厚与肿块:正常结肠壁薄且均匀,罹患结肠癌时,肠壁像是被偷偷注入填充物,不规则增厚,触感般的黏膜层、肌层界限模糊;还会形成软组织肿块突出肠腔,形状多样,边缘或毛糙如锯齿,质地也因肿瘤成分不同而有差异。
2. 肠腔狭窄与梗阻:肿瘤肆意生长,侵占肠腔空间,致使肠管狭窄,仿若水管被异物堵塞,严重时引发肠梗阻,CT 图像里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与狭窄段形成鲜明对比。
3. 周围组织侵犯:恶性肿瘤野心勃勃,会向周边“开疆拓土”。侵犯结肠旁脂肪,原本清晰的脂肪间隙混入条索状影;累及临近脏器,如膀胱、子宫、输尿管,它们与结肠间边界不再分明,甚至出现粘连;要是包绕血管,血管轮廓扭曲变形。
4. 淋巴结转移:癌细胞还会“派军”转移至淋巴结,CT 可见结肠周围、肠系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短径超 1 厘米大概率是癌细胞“安营扎寨”的信号。
三、CT 检查前的必要准备
检查前肠道准备至关重要。需提前 1 - 2 天低渣饮食,减少食物残渣干扰;检查当日空腹,口服泻药清洁肠道,让结肠干干净净迎接扫描;有时还需按医嘱服用适量对比剂,充盈肠道,病变在对比映衬下原形毕露;扫描全程保持静止、平稳呼吸,避免因身体晃动生成模糊伪影。
四、CT 虽强,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CT 对中晚期结肠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面对微小病灶,直径小于 0.5 厘米的早期癌变,分辨率受限,容易“看走眼”;肠道蠕动、患者肥胖等因素也会催生伪影,干扰判断。故而,临床诊断常结合肠镜检查,肠镜能直击病灶、精准活检;肿瘤标志物检测也不可或缺,CEA(癌胚抗原)、CA19 - 9 等指标升高可为诊断提供辅助线索。
CT 诊断为揪出结肠癌燃起希望之光,让患者有机会早期干预、科学治疗。倘若近期反复腹痛、腹泻、便血,或是排便习惯莫名改变,千万别掉以轻心,及时借助 CT 及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和精准治疗,重掌健康主动权。
(科普作者姓名:梁盼,现职称:副主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放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