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腰椎是人体重要的承重和活动结构,腰椎手术常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等疾病。手术虽然解决了腰椎的病变问题,但术后康复与护理同样关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我今天给大家做一期科普,为大家详细介绍腰椎术后康复与护理的要点,希望大家从中受益。
术后初期护理(1 - 2周)
1.体位护理:术后返回病房,患者需去枕平卧6小时,目的是防止脑脊液外漏引起头痛。之后可根据情况适当翻身,翻身时要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采用轴式翻身法,即肩部和臀部同时转动,避免脊柱扭曲,减少对伤口和腰椎的影响。例如,可由两人协助,一人托住患者肩部,另一人托住臀部,同时将患者轻轻翻转。
2.伤口与引流管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至关重要,若发现渗血、渗液,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更换。部分患者术后会留置引流管,要确保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和折叠。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若引流液颜色鲜红且量逐渐增多,可能提示有出血情况,需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3.疼痛管理:术后疼痛是常见问题,有效的疼痛控制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康复积极性。患者不要强忍疼痛,应如实告知医护人员疼痛程度和部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药物止痛、物理止痛等方法,如适量使用镇痛药,或通过局部冷敷减轻疼痛和肿胀。
康复训练
1.早期训练(术后1 - 2周):此阶段身体处于恢复初期,训练以简单、安全的项目为主。可进行踝泵运动,即用力、缓慢地屈伸踝关节,每个动作保持3 - 5秒,每组20 - 30次,每天3 - 4组。这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进行腹部和臀部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如绷紧腹部肌肉或夹紧臀部肌肉,保持5 - 10秒后放松,每组10 - 15次,每天3 - 4组,增强肌肉力量,减轻腰椎负担。
2.中期训练(术后3 - 8周):随着伤口愈合和身体状况改善,可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在佩戴腰围的情况下,尝试进行床边坐起训练,先将床头摇高30°,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角度。坐起后,可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缓慢挺直腰部,双手向上伸展,每组10 - 15次,每天3 - 4组。同时,可进行小范围的腰部旋转运动,注意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扭转。
3.后期训练(术后8周以后):如果恢复良好,可进一步加强腰部和核心肌群的锻炼。进行平板支撑训练,每次保持3 - 5分钟,可分组进行,每天3 - 4组,增强腹部和腰部肌肉力量,稳定腰椎。还可进行游泳等有氧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腰椎压力,同时锻炼全身肌肉,对腰椎康复非常有益。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游泳姿势,避免过度使用腰部力量。
日常生活护理
1.饮食:术后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预防便秘。因为便秘时用力排便会增加腹压,进而加重腰椎负担。此外,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如牛奶、豆制品等,促进骨骼健康。
2.睡眠: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对腰椎康复很重要。床垫应软硬适中,能为腰部提供良好的支撑,避免脊柱在睡眠时变形。枕头高度要合适,以维持颈椎和腰椎的生理曲度。睡眠姿势以仰卧位或侧卧位为宜,仰卧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毛巾卷,使膝关节微屈,减轻腰部肌肉的牵拉;侧卧位时应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可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
3.活动与姿势:康复期间,要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如弯腰搬重物、长时间弯腰劳作等。站立和行走时要保持正确姿势,挺胸抬头,收腹提臀,减轻腰部压力。如需长时间站立或坐着,应定时改变姿势,活动腰部和下肢,缓解肌肉疲劳。例如,工作或学习每小时应起身活动5 - 10分钟。
心理护理
腰椎术后的恢复过程可能漫长而艰辛,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会影响康复效果。家人和朋友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患者自己也可通过听音乐、阅读、与他人交流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心理状态能促进身体的恢复,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腰椎术后康复与护理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康复训练、细致的日常护理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能够更好地恢复腰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生活。
(科普作者姓名:石姣琼,现职称:主管护师,单位:郑州市骨科医院,科室:综合病房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