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范畴中,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极为危急的状况,它犹如一颗隐藏的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了解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无论是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还是普通大众,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从中受益。
一、什么是急性呼吸衰竭
简单来说,急性呼吸衰竭是指患者原本呼吸功能正常,由于突发的各种原因,导致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在短时间内发生严重障碍,以至于在静息状态下,机体也无法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进而引发低氧血症,部分患者还会伴有高碳酸血症。这种病症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治。
二、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点
1.肺部疾病:重症肺炎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当肺部受到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严重侵袭时,肺组织会出现广泛的炎症渗出,这会严重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例如,在流感病毒引发的重症肺炎中,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肺实质,使得肺泡被炎性渗出物填充,氧气难以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也无法顺利排出。此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也是引发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ARDS 通常由严重创伤、感染、休克等因素诱发,患者的肺泡 - 毛细血管膜受损,通透性增加,导致肺水肿和肺不张,进而引起呼吸衰竭。
2.气道阻塞:异物吸入气道是较为常见的急性气道阻塞原因,尤其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比如儿童在进食时嬉笑打闹,可能会将食物颗粒误吸入气道,导致气道堵塞,气体无法正常进出肺部。此外,气道内的痰液大量积聚也可能引发阻塞,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由于气道炎症加重,痰液分泌增多且黏稠,容易堵塞气道,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3.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病情急性加重时,呼吸肌受累,导致呼吸肌无力,无法有效地进行呼吸运动,从而引发呼吸衰竭。另外,急性脊髓炎、吉兰 - 巴雷综合征等疾病,会影响脊髓前角细胞或周围神经,导致呼吸肌麻痹,同样可能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4.其他因素:某些药物中毒,如过量使用镇静催眠药、麻醉药等,会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变浅,进而导致呼吸衰竭。严重的胸部外伤,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的连枷胸,会使胸廓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影响正常的呼吸运动,也可能引发急性呼吸衰竭。
三、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呼吸困难:这是急性呼吸衰竭最突出的症状。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可达每分钟 30 次甚至更高。呼吸深度也会发生变化,初期可能表现为呼吸加深,随着病情进展,呼吸会变得浅快。患者常常需要动用辅助呼吸肌,如颈部的胸锁乳突肌、腹部的腹肌等,来帮助呼吸,表现为点头呼吸、鼻翼扇动等。
2.发绀:由于机体缺氧,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当超过 50g/L 时,在皮肤、黏膜较薄且血液供应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甲床、耳垂等,会出现青紫色改变,这就是发绀。发绀是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缺氧的典型表现,但在严重贫血患者中,由于血红蛋白含量本身较低,可能发绀不明显。
3.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常伴有精神神经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头痛等,随着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加重,会出现神志淡漠、嗜睡、昏迷等症状。这是因为大脑对缺氧非常敏感,当大脑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供应时,神经细胞的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4.循环系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心动过速,这是机体为了满足缺氧状态下各组织器官的氧供需求,心脏加快跳动,增加心输出量。但随着病情恶化,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同时,由于二氧化碳潴留,外周血管扩张,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多汗等症状。
四、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血气分析:这是诊断急性呼吸衰竭的关键检查。通过抽取动脉血,检测其中的氧分压(PaO₂)、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酸碱度(pH)等指标。若 PaO₂低于 60mmHg,伴或不伴 PaCO₂高于 50mmHg,即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同时,血气分析还能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等,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可以初步观察肺部的大致形态,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炎症、气胸、胸腔积液等病变。但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X 线可能无法清晰显示。胸部 CT 检查则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对于诊断肺部疾病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具有重要价值。例如,通过 CT 可以明确肺部感染的范围、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肺栓塞等。
3.肺功能检查:对于一些慢性肺部疾病急性加重导致的呼吸衰竭,肺功能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基础肺功能状况。通过检测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用力肺活量(FVC)等指标,可以评估气道阻塞的程度和肺通气功能的受损情况。
4.其他检查: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等。血常规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如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能提示细菌感染。生化检查能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肝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这些因素都可能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关。凝血功能检查对于怀疑肺栓塞导致呼吸衰竭的患者尤为重要。
五、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及时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可通过吸痰、翻身、拍背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稀释痰液。若患者存在气道痉挛,可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道阻塞。在紧急情况下,若患者出现严重的气道阻塞,可能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确保气道通畅。
2.氧疗:根据患者呼吸衰竭的类型和缺氧程度,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对于 Ⅰ 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型,PaO₂<60mmHg,PaCO₂正常或降低),可给予较高浓度(>35%)的吸氧,以迅速提高血氧分压,改善缺氧症状。对于 Ⅱ 型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型,PaO₂<60mmHg,PaCO₂>50mmHg),则需持续低流量(1 - 2L/min)吸氧,避免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常用的氧疗设备有鼻导管、面罩等,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来进行氧疗。
3.机械通气:当患者经氧疗后呼吸功能仍无明显改善,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时,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和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通过面罩或鼻罩与患者连接,不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做功。但对于病情较重、意识不清或无创通气效果不佳的患者,需要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将呼吸机与患者的气道相连,进行更有效的呼吸支持,保证氧气的供应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4.病因治疗:针对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如果是肺部感染引起的,应根据病原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可能需要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若是气道阻塞导致的,应尽快解除阻塞原因,如取出气道内的异物、清理痰液等。对于药物中毒患者,应及时进行洗胃、使用解毒药物等治疗。只有有效治疗病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5.其他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至关重要。根据血气分析和生化检查结果,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同时,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可通过鼻饲或胃肠外营养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的营养物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促进身体恢复。此外,还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以及重要脏器的功能,如肾功能、肝功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总之,急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时准确的诊断和科学有效的治疗,许多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控制,生命得以挽救。如果身边有人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的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治疗时间。同时,了解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也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降低发病风险。
(科普作者详姓名:李鋆璐,现职称:主治医生,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