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正文
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产氢效率提升15倍
时间:2025-04-09 08:29:59    来源:科技日报    

  光解水制氢迎来新突破。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稀土元素钪对光催化分解水的催化材料进行改造,成功制备出新型光解水催化材料——金红石相二氧化钛,在模拟太阳光下,其产氢效率比已报道的二氧化钛高出15倍,创造了该材料体系的新纪录。如果将该材料制作成100平方米的光催化板,一天光照时间产生的氢气,可以驱动一辆氢能汽车行驶68公里。相关研究成果8日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

  一个多世纪前,科幻作家凡尔纳就预言“水将成为终极燃料”。为实现这个设想,科学家正在研究用阳光将水分解获取氢气的技术,即光催化分解水技术。

  目前,太阳能制氢主要有两大招:第一招是太阳能发电再电解水,这种方法虽然效率高,但设备又复杂又烧钱;第二招是让阳光直接分解水,用二氧化钛等材料当“分解神器”,阳光下就能把水分子“一键拆解”。自1972年这项技术问世,光解水就成了能源界的“顶流明星”。

  作为一种光解水催化材料,二氧化钛“身上”布满数以亿计的“能量接收站”。每个接收站由钛原子和氧原子精密排布构成,当光子撞击接收站时,就会激发出携带能量的电子—空穴对。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二氧化钛里混入5%的稀土元素——钪,制备出了由两种晶面组成的金红石相二氧化钛。“这两个晶面就像精心设计的‘电荷高速公路’:一个晶面专门收集电子,另一个则负责接收空穴。”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说,与已报道的二氧化钛材料相比,金红石相二氧化钛的光生电荷分离效率提升了200余倍。

  刘岗表示,用二氧化钛实现高效光解水制氢一直被寄予厚望,但长期未有实质性的突破,这项研究成果必将加速氧化钛光解水研究的进程。更重要的是,新研制的稀土掺杂二氧化钛,能充分发挥我国的钛和钪的资源优势,给高值资源再赋能。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