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呼吸,是生命的基本体征,我们每天都在无意识地进行着这一维持生命的动作。然而,当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无法满足身体正常的气体交换需求时,呼吸衰竭便悄然降临。呼吸衰竭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了解它的相关知识至关重要。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从中受益。
一、呼吸衰竭的定义与分类
呼吸衰竭,简单来说,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衰竭主要分为两类。
1. Ⅰ 型呼吸衰竭:又称低氧血症型呼吸衰竭。其特点是动脉血氧分压(PaO₂)低于 60mmHg,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正常或降低。常见于肺部换气功能障碍的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急性肺栓塞、间质性肺疾病等。
2.Ⅱ 型呼吸衰竭:也叫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₂)高于 50mmHg,伴或不伴有低氧血症。多由肺泡通气不足引起,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胸廓畸形等疾病。
二、呼吸衰竭病因探寻有以下几个方面
呼吸衰竭的病因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系统的病变。
1.肺部疾病:这是导致呼吸衰竭最常见的原因。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长期的炎症导致气道阻塞、肺组织破坏,使通气和换气功能受损。重症肺炎时,肺部广泛的炎症渗出影响气体交换。还有肺栓塞,血栓堵塞肺动脉,阻碍了肺部的血液灌注,进而引发呼吸衰竭。
2. 胸廓与胸膜疾病: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弯,会改变胸廓的正常形态和运动,限制肺部的扩张。大量胸腔积液或气胸,会压迫肺组织,影响肺的通气功能。
3. 神经肌肉疾病:例如重症肌无力,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导致呼吸肌无力,无法有效进行呼吸运动。脊髓损伤影响呼吸中枢与呼吸肌之间的神经传导,也会引起呼吸衰竭。
4. 其他:某些中毒,如有机磷农药中毒,抑制呼吸中枢;严重的电解质紊乱,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也可能诱发呼吸衰竭。
三、呼吸衰竭的症状表现
呼吸衰竭的症状可能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也可能非常明显且紧急。
呼吸困难:这是呼吸衰竭最主要的症状。早期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呼吸深度加深,患者自觉呼吸费力。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呼吸节律改变,如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如上变化的周期性呼吸)或间停呼吸(有规律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又开始呼吸,周而复始)。严重时,患者会出现端坐呼吸,即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发绀:当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超过 50g/L 时,可在皮肤、黏膜较薄、色素较少且血液充足的部位,如口唇、指甲床出现青紫色改变,称为发绀。这是缺氧的典型表现。
精神神经症状:急性呼吸衰竭时,患者可迅速出现精神错乱、狂躁、昏迷、抽搐等症状。慢性呼吸衰竭随着二氧化碳潴留的加重,可出现先兴奋后抑制的现象。兴奋症状包括失眠、烦躁、躁动等,但此时切忌使用镇静或催眠药物,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诱发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时,患者会出现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症状。
循环系统症状:早期血压可升高,心率加快。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时,可出现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二氧化碳潴留还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表现为皮肤潮红、多汗。
四、呼吸衰竭的诊断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血气分析:这是诊断呼吸衰竭的重要依据。通过抽取动脉血,检测其中的 PaO₂、PaCO₂、酸碱度(pH)等指标,能准确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同时,还可了解酸碱平衡紊乱的情况,为治疗提供指导。
2.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有助于发现肺部的病变,如肺炎、肺栓塞、气胸等,明确呼吸衰竭的病因。
3. 其他检查:肺功能检查可评估患者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呼吸衰竭诊断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可能进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排查可能的病因和并发症。
五、呼吸衰竭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呼吸道通畅:这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通过翻身、拍背、吸痰等方法。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氨溴索。必要时,可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保证气道通畅。
2. 氧疗:根据呼吸衰竭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Ⅰ 型呼吸衰竭可给予较高浓度(>35%)吸氧,以迅速提高血氧分压。Ⅱ 型呼吸衰竭则需持续低流量(1 - 2L/min)吸氧,避免因高浓度吸氧导致二氧化碳潴留加重。 机械通气:当患者经氧疗后呼吸功能仍无改善,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或二氧化碳潴留时,需进行机械通气。包括无创机械通气,如使用面罩进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以及有创机械通气,即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能帮助患者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肌疲劳。
3. 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如对于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于支气管哮喘发作导致的呼吸衰竭,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缓解气道痉挛。
4. 其他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保证营养供给,对于病情的恢复也非常重要。同时,要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
总之,呼吸衰竭虽然严重,但通过及时诊断和科学治疗,许多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了解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其警惕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为患者的健康争取更多机会。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等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科普作者姓名:高景,现职称:副主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呼吸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