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许多患者在脑卒中后虽然保住了生命,但往往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康复训练是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回归社会的关键环节。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脑卒中的康复训练要点与注意事项,希望大家从中受益。
脑卒中康复训练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早期介入:时间就是大脑,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应尽早开始。一般来说,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的48小时,即可进行床边康复训练。早期康复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如肌肉萎缩、关节挛缩、深静脉血栓等,同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例如,在患者卧床期间,就可以进行简单的肢体被动活动,包括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每个关节活动3 - 5次,每天进行2 - 3组。
2.运动功能训练
良肢位摆放:这是早期康复的重要内容,正确的良肢位可以预防肢体痉挛和畸形。在仰卧位时,患侧肩部要垫起,防止肩后缩,上肢伸展放于体侧,手指伸展,下肢伸直,在膝关节和踝关节下方垫薄毛巾卷,保持踝关节背屈。在侧卧位时,无论是患侧卧位还是健侧卧位,都要注意保持肢体的正确姿势,避免关节受压。
关节活动度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对患者的肢体关节进行全范围的被动活动,按照从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进行,如先活动肩部,再依次活动肘部、腕部、手指关节等。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每个关节重复活动10 - 15次,每天进行2 - 3组。随着患者恢复,逐渐引导其进行主动关节活动。
平衡与协调训练:当患者肢体有一定力量后,进行平衡训练,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逐步过渡。先让患者坐在床边,保持静态平衡,然后进行左右、前后的重心转移训练。之后进行站立平衡训练,从双足站立逐渐过渡到单足站立。同时,进行协调训练,如让患者进行手指对指、指鼻等练习,改善肢体的协调能力。
步行训练:在患者具备一定的下肢力量和平衡能力后,开始步行训练。先进行原地踏步、患侧下肢负重练习,然后借助助行器或拐杖进行步行练习。步行时要注意纠正患者的异常步态,如足下垂、膝过伸等,让患者保持正确的步行姿势。
3.言语功能训练:对于存在言语障碍的患者,言语训练要尽早介入。根据患者的言语障碍类型(如失语症、构音障碍等)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发音训练:从简单的元音、辅音开始,如“a”“o”“b”“p”等,让患者模仿发音,逐渐过渡到音节、单词和句子的发音练习。
口语表达训练:鼓励患者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喝水”“吃饭”等,然后逐渐增加句子的长度和复杂度。可以通过提问、对话等方式进行训练,如问患者“今天天气怎么样?”引导其回答。
理解能力训练:通过听指令、阅读简单的文字等方式训练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如让患者听到“举起右手”的指令后做出相应动作,阅读简单的故事后回答相关问题。
4.认知功能训练: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认知障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执行功能下降等。认知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注意力训练:通过数字划消、拼图等游戏,训练患者的注意力。例如,在一张写满数字的纸上,让患者划去指定的数字,逐渐提高难度和时间要求。
记忆力训练:利用回忆往事、背诵诗词、记忆物品摆放位置等方法训练记忆力。如让患者回忆昨天吃的饭菜,每天重复回忆,逐渐增加回忆的内容和时间跨度。
思维训练:进行简单的计算、推理、分类等练习,如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对水果、动物等进行分类。
脑卒中康复治疗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急于求成。训练强度和难度要逐渐增加,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和恢复情况适时调整。如果训练强度过大,可能导致患者疲劳、受伤,甚至影响康复信心;而训练强度过小,则达不到预期的康复效果。例如,在进行肢体力量训练时,先从低负荷的简单动作开始,随着患者力量增强,再逐渐增加训练的重量和次数。
2.安全第一:在康复训练过程中,要确保患者的安全。训练环境要整洁、宽敞、无障碍物,地面防滑,必要时安装扶手等防护设施。在进行站立、步行等训练时,要有专人陪同保护,防止患者摔倒。对于使用辅助器具的患者,要确保器具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定期检查和维护。
3.心理支持:脑卒中后,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和效果。家属和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关心、鼓励患者,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以通过与患者交流、组织康复经验分享会等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营造积极的康复氛围。
4.定期评估:康复训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患者的功能状态会随着训练不断变化。因此,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一般每1 - 2周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康复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评估内容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认知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医生和康复治疗师会综合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最适合的康复计划。
5.坚持长期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和家属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功能的恢复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不能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效果就放弃训练。在康复训练的同时,患者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自我锻炼,如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患侧肢体,将康复训练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康复效果的持久性。
总之,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是一场需要耐心与坚持的“持久战”,通过掌握康复训练要点,牢记注意事项,患者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伴与支持下,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就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重新开启美好的生活。
(科普作者姓名:李一,现职称:主管技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康复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