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一、认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等症状。
二、骨质疏松的原因
1.生理因素:随着年龄增加,体内钙元素逐渐流失,骨量减少,这会导致骨质疏松。而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2.生活方式:体力活动少、阳光照射不足、吸烟、过量饮酒、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营养失衡等不健康生活方式,都会增加骨质疏松产生的风险。
3.疾病与药物:分泌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以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也可能导致患者患上骨质疏松。
三、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1.合理饮食
钙是维持骨骼强度的重要元素,老年人应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紫菜、海带、虾皮、鱼肉、豆腐等。同事,应避免过多摄入影响钙吸收的食物,如酒精、咖啡、碳酸饮料等。
2.适量运动
适量的运动有益于肌肉和骨骼健康,可增加肌肉弹性和力量、增加骨骼的耐受力、增加骨骼的血流,使骨骼营养良好,推迟骨骼的老化。
老年人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慢跑、走路、打太极等。
3.充足日照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将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接受足够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
4.防止跌倒
老年人的骨骼因为疏松而变得脆弱,防止跌倒是预防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重要措施。
四、骨质疏松的治疗
1.药物治疗
对于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
2.非药物治疗
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是非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可以选择添加维生素D的钙片,促进钙的吸收。
五、定期检查与评估
1.骨密度检测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是评估骨质疏松风险的重要手段。当骨密度检测T值<-2.5时,说明患者已经有严重的骨质疏松,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关注身体状况
老年人应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如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脊柱驼背畸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六、特殊人群的关注
1.长期服用药物的老年人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老年人,如高血压、失眠、皮肤过敏等患者,应关注药物对骨骼健康的影响。
2.有骨折史的老年人
有骨折史的老年人应更加重视骨骼健康,采取更加积极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在日常生活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跌倒和受伤。
七、总结与展望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通过多种预防措施,药物治疗以及非药物治疗等手段,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未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老年人骨骼健康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周正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老年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