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瘢痕疙瘩是由皮肤损伤在愈合过程中异常增生的瘢痕组织。它是一种病理性愈合,表现为组织过度生长,呈现出高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条索或片状肿块,颜色较红且质地坚硬。如不加以控制将可能持续增长。其中,增生于耳廓上的瘢痕疙瘩成为耳廓瘢痕疙瘩,有时可导致瘙痒、疼痛,并严重影响美观和患者的身心健康,是耳鼻喉科门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一、耳廓瘢痕疙瘩的原因
耳廓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以下可能是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1. 佩戴穿耳后的局部感染:穿耳是许多人喜欢的美容方式,但不规范的穿耳行为可能引发局部感染。使用未经消毒的器具,如不锈钢针、大头针、耳洞枪等进行穿耳,然后在穿孔处插入如茶叶梗、火柴棒、细树枝或钢丝圈等异物,长期摩擦和刺激穿孔部位的皮肤,可能导致局部感染,进而引发瘢痕疙瘩。
2. 佩戴耳饰引起的刺激:佩戴耳饰可能对耳垂产生摩擦和刺激,如果佩戴过紧或材料质量不佳,则可能导致耳垂皮肤受伤,形成瘢痕疙瘩。此外,佩戴不合适或重的耳环也可能导致耳垂过度拉扯和损伤。
3. 遗传倾向:瘢痕疙瘩的形成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疤痕增生体质的患者,除耳廓病变外,身体其他部位手术切口、外伤后也常有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形成。
4. 免疫反应:某些人的免疫系统对皮肤损伤或感染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导致局部组织增生。这种过度反应可能导致瘢痕疙瘩的形成。
5. 激素变化:某些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影响瘢痕疙瘩的形成,例如孕期、青春期或其他导致荷尔蒙变化的情况。
二、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瘢痕疙瘩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地去除瘢痕组织,减轻症状,并改善耳廓的外观。临床医生术前需对患者的瘢痕疙瘩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瘢痕的大小、形状、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术中切除瘢痕组织应尽量精确,避免过度切除周围健康组织。保守的切除有助于保留足够的皮肤以便于缝合,同时减少手术区域的张力,是预防新瘢痕形成的关键。在切除瘢痕时,需精细地操作,确保瘢痕组织与正常皮肤的界限清晰。同时术后需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和避免不必要的摩擦或压力。 术后放射治疗 术后放射治疗是一种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通过在手术部位施加低剂量的放射线,直接作用于瘢痕疙瘩的细胞,抑制其生长,降低瘢痕疙瘩复发的风险。通常,放射治疗会在手术切除后的24小时内进行,治疗过程通常持续数天,每天接受一次短时间的放射治疗。术后放射治疗在降低瘢痕疙瘩复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最大程度地减少瘢痕疙瘩的复发风险。且放射治疗一般安全且副作用较少,但仍可能出现皮肤红肿、发痒等短暂的副作用。手术后定期回访医生,监测疗效及早期识别复发迹象,是防止复发的关键。对于高复发风险的患者,可考虑术后使用放射治疗或同位素贴片治疗作为辅助治疗,以进一步减少复发风险。
我院耳廓瘢痕疙瘩病例,穿耳洞后感染导致,予以手术切除,重塑耳垂,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三、耳廓瘢痕疙瘩的预防 正确的穿耳洞操作:选择专业的医疗机构穿刺耳洞,确保使用的工具严格消毒。不规范的操作和卫生条件不佳是耳垂瘢痕疙瘩形成的主要原因。 合理的护理:穿耳洞后应适当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防止细菌感染。建议使用医用消毒剂定期清洁新穿的耳洞。 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新穿耳洞期间避免佩戴过重或过大的耳饰,以减少对耳洞的物理刺激。 尽管采用多种治疗方式,但无法完全消除瘢痕疙瘩复发的可能性。针对瘢痕疙瘩的大小和范围,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切除瘢痕并进行修复。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结合放疗、局部注射、同位素贴片等多种疗法,以尽量降低复发的风险。在接受治疗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根据康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达到最佳疗效。
(作者:李红敏 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科室: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