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骨髓移植,医学上更准确地称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项给许多血液病及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带来重生希望的治疗技术。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骨髓移植的知识,希望大家能从中获益。
骨髓移植的原理及过程:人体的骨髓是重要的造血组织,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地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血细胞。当患者的骨髓出现病变,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或丧失时,骨髓移植就成为一种可能的治疗选择。
骨髓移植的过程主要包括预处理、干细胞采集与输注、移植后恢复三个阶段。预处理阶段,患者需要接受大剂量的化疗或放疗,目的是尽可能清除体内的病变细胞,同时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为即将输注的造血干细胞准备空间。这个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腔溃疡、脱发等症状。干细胞采集方面,如果是自体移植,通常会在患者疾病取得完全或部分缓解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独或联合化疗将骨髓造血干细胞动员至外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血液内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后进行收集。如果是异基因移植,供者造血干细胞采集可通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进行单采,或在手术室中直接进行骨髓采集,或两者结合,采集到的造血干细胞会通过静脉输注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这个过程类似输血,一般需要1-3小时。干细胞输注后,会自行归巢到患者的骨髓腔内,开始产生新的血细胞,但在血细胞数目恢复前,患者会因骨髓空虚、外周血细胞数目极低而感到极度乏力,常合并发热、感染、出血等症状。
骨髓移植的适用范围及供者选择:骨髓移植主要适用于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也可用于血液系统非恶性疾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放射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同时可用于治疗部分遗传病、先天性疾病及免疫代谢性疾病。
供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首先考虑患者的同胞兄弟姐妹,因为他们之间HLA配型成功的概率相对较高,通常可达25%左右。如果没有合适的同胞供者,也可以在无关人群中寻找相合供者,但概率较低,约为1/5万-1/10万。此外,脐带血也可作为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之一。近年来,“半相合”技术的发展,使得直系亲属间单倍型移植成为可能,部分解决了供者来源缺乏的难题。
骨髓移植的风险与挑战:骨髓移植后,患者可能会面临多种风险。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较为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供者和受者之间HLA不合所引发的免疫排斥反应,通常影响患者的肠胃系统、粘膜、皮肤和肝脏等,严重情况下会危及生命。感染也是移植后常见的问题,预处理过程中大剂量放化疗导致的黏膜损伤、移植后免疫功能恢复缓慢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都增加了感染的风险,肺部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血栓、肝窦阻塞综合征等并发症等,长期来看,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生殖功能减退等问题。
骨髓移植的现状与未来:目前,我国能够独立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疗中心已超过100个,每年接受移植的患者超过1万例。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骨髓移植的成功率在逐步提高,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涌现,如更精准的预处理方案、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致力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同时,脐带血库和骨髓库的不断完善,也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找到合适供者的机会。在未来,相信骨髓移植技术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让他们能够重新拥抱健康与美好的生活。
骨髓移植虽然是一项复杂且具有风险的治疗手段,但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却是重获新生的希望所在。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骨髓移植将会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科普作者姓名:张荣辉,现职称:主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血液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