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血液检查,作为现代医学诊断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种成分,为我们揭示了身体的健康状况。每一滴血液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生命信息,而血液检查正是解读这些信息的关键。
血常规:血常规检查是血液检查中最基础、最常见的一项。它主要包括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红细胞负责运输氧气,其数量和血红蛋白浓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贫血状况。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可能意味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疾病;而增多则可能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相关。白细胞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和分类的变化,能够提示体内是否存在感染、炎症或过敏状态。例如,中性粒细胞增多通常与细菌感染相关,而淋巴细胞增多则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血小板则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其数量异常可能导致出血倾向或血栓形成风险增加。
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涵盖了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多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身体代谢和器官功能的全面视角。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反映了肝脏的代谢状态和损伤情况。当这些指标升高时,可能提示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则体现了肾脏的排泄功能。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至关重要,正常人空腹血糖值通常在3.9-6.1mmol/L之间。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HDL-C被誉为“好胆固醇”,其水平升高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而LDL-C则是“坏胆固醇”,其过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这些指标对于手术前评估、出血性疾病诊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在手术中可能面临较大的出血风险,或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无故淤青、出血不止等情况。凝血功能的检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保障患者的血液安全。
肿瘤标志物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虽然不能直接确诊肿瘤,但可以作为肿瘤筛查和监测的辅助手段。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与多种癌症相关。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肿瘤,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定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迹象,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日常调理与注意事项:了解血液检查中的各项指标后,我们还应关注如何通过日常调理维护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是基础,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酒,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针对血常规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轻度贫血或白细胞轻度升高等,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如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改善作息,增强锻炼等方式进行干预。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等,应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血液检查作为现代医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身体健康状况的机会。通过解读血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等指标背后的健康信息,我们能够更好地关注自身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风险。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守护这份宝贵的生命之源——血液,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坚强后盾。
(张婧婧 金水区总医院 检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