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生长痛,作为一种儿童生长发育期间常见的现象,困扰着许多家长和孩子。它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反复发作的自限性肢体疼痛,尤其在夜间或熟睡时痛醒,但并无任何肌肉骨骼异常表现。本文将详细解析生长痛的真相,探讨小儿下肢痛的辨析与治疗。
一、生长痛的定义与特点
生长痛并非疾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通常发生在2-12岁的儿童中,尤其在3-12岁的学龄前儿童更为常见。疼痛主要发生在下肢,尤其是膝盖窝、小腿和大腿的前面,偶尔也会在腹股沟区。疼痛一般在关节以外的地方,不会有红肿或发热现象。生长痛通常是双侧疼痛,但也可能是一侧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可能严重到足以让孩子哭喊的程度,发作间期可能有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生长痛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生,可能会打断睡眠,通常在清晨缓解。疼痛是间歇性的,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数年才自然缓解。尽管疼痛剧烈,但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通常正常。
二、生长痛的原因
儿童的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的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因而产生牵拉痛。白天活动量大,长时间必然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也会引起肌肉疲劳酸痛。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紊乱,在成骨过程中钙盐不能正常沉着而导致的一种骨痛。
三、生长痛的辨析
生长痛虽然常见,但家长和医生在诊断时都应保持谨慎,因为并非所有下肢疼痛都是生长痛。在排除生长痛之前,医生需要仔细排查一系列可能引发下肢疼痛的疾病。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劳损综合征和应力性骨折等创伤性损伤;血液系统肿瘤或骨肿瘤等严重疾病;使用抗生素不完全治疗过的感染,可能导致疼痛反复发作;股骨头坏死,如Legg-Calvé-Perthes病等骨骼疾病;代谢异常,如佝偻病,可能影响骨骼健康;以及风湿性疾病,尤其是脊柱关节病,如银屑病关节炎和反应性关节炎等,这些都可能引起下肢疼痛。
四、生长痛的治疗
生长痛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疼痛严重,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一级镇痛药缓解疼痛。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产生的温热感可提高舒适度,减少对疼痛的恐惧。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玩玩具等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提供心理支持。根据孩子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真实水平,科学合理地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缓解疼痛。
五、结论
生长痛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虽然疼痛可能让孩子感到不适,但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通过合理的辨析与治疗,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缓解疼痛,让他们健康成长。
(孙占辉 郑州市骨科医院 小儿骨科 临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