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一、合理安排运动量
适量运动对骨骼和肌肉健康至关重要,但过度运动或不当运动方式却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劳损甚至骨折。因此,合理安排运动量是预防肌肉骨骼疼痛的第一步。
1.个性化运动计划: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运动计划。避免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时间,应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2.多样化运动方式:结合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全面提升身体素质。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力量训练如深蹲、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柔韧性练习如瑜伽、拉伸等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僵硬。
二、保持正确姿势
1.坐姿调整:坐着时,应选择有良好背部支撑的椅子,双脚平放地面,膝盖成90度角。避免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定期调整坐姿,每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
2.站姿调整:站立时,应保持脊柱的自然弯曲,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双脚轮流承担体重,避免一只脚长时间受力。
3.睡姿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枕头和床垫,保持脊柱自然曲线。仰卧时,膝盖下方可放一个枕头以减轻腰部压力;侧卧时,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以保持脊椎的自然弯曲。
三、适当休息与放松
1.定时休息:工作或运动后,应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持续用力。每工作一小时,起身活动几分钟,进行简单的伸展或放松运动。
2.热敷与冷敷:对于运动后的肌肉酸痛或拉伤,初期可使用冷敷减少炎症和肿胀;24小时后转为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乳酸排出。
3.冥想与放松: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
四、均衡饮食与营养补充
1.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生长的基础,应适量增加瘦肉、鱼类、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的摄入。
2.钙与维生素D补充:钙是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应适量食用牛奶、奶酪、酸奶等富含钙的食物,并适当晒太阳以补充维生素D。
3.抗炎食物:增加富含抗炎成分的食物摄入,如鱼类、坚果、水果和蔬菜等,有助于减少炎症和疼痛。
五、定期伸展与柔韧性练习
伸展和柔韧性练习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减少肌肉僵硬和疼痛。
1.日常伸展: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全身伸展运动,特别是针对背部、腿部和肩部的肌肉群。
2.瑜伽与普拉提: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柔韧性,还能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3.动态伸展:在运动前进行动态伸展,如腿部摆动、臂圈等,可以提高身体温度,增加血流量,减少受伤风险。
六、避免重复性劳损
长时间重复同样的动作会导致特定肌肉和关节的劳损。因此,在工作或家务中应尽量减少重复性动作的频率,并在动作之间休息一下,做些舒展活动。
(江泽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肌肉骨骼疼痛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