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任何部位发生的出血现象,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
一、食管疾病
食管作为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其病变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憩室炎等疾病均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破损,从而引发出血。此外,食管癌侵犯食管血管也会造成破裂性出血。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也是一种常见的食管出血原因,这通常发生在患者剧烈呕吐后,胃内压力急剧增加,导致贲门黏膜撕裂。
二、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和十二指肠是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部位。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癌等疾病均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破损,引发出血。特别是消化性溃疡,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导致黏膜层、黏膜下层甚至肌层破损,形成溃疡,当溃疡侵犯到血管时,就会发生出血。此外,胃黏膜脱垂症、血管瘤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胃出血。
三、肝胆胰疾病
肝胆胰疾病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肝硬化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肝硬化导致门静脉高压,使得食管胃底静脉回流受阻,血管壁变薄,容易发生破裂出血。此外,急性胰腺炎合并脓肿或假性囊肿、胆道出血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四、肠道疾病
肠道疾病同样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结肠癌、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疾病均可能导致肠道黏膜破损,引发出血。特别是结肠癌,由于癌细胞侵犯肠道血管,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此外,肠道息肉、缺血性肠病、肠道血管畸形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肠道出血。
五、全身性疾病
除了消化道本身的疾病外,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会导致患者出血不易止住,从而引发消化道出血。此外,尿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等疾病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六、药物与应激因素
药物和应激因素也是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激素等药物会损害消化道黏膜,引发溃疡或出血。此外,严重的精神刺激、创伤、手术等应激因素也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
七、预防与治疗
为了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消化内科专家建议公众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刺激性食物;积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遵医嘱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如果必须服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同时服用保护胃黏膜的药物。
在治疗方面,消化内科专家强调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轻度出血,可采取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等方法;对于重度出血,可能需要手术止血。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出血的根本原因。
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公众应提高警惕,了解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马新宇 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