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其中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尤为关键。急危重症通常指病情突然发生、严重且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状态,如急性心肌梗死、中风、严重创伤等。面对这类情况,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至关重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快速识别和初步处理
当发现有人出现急危重症时,首先要做的是快速识别病情。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能否正确回答问题,有无嗜睡、昏迷等表现。同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进行初步处理。例如,对于心跳和呼吸停止的患者,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等步骤。对于意识模糊或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迅速清除口腔和鼻腔内的异物及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迅速获取医疗资源
在初步处理的同时,应尽快联系医院的急诊科或相关科室,请求专业人员到场协助抢救。拨打120急救电话是获取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过度搬动,以减少病情恶化的风险。
三、维持基本生命支持
对于急危重症患者,维持基本生命支持至关重要。除了心肺复苏外,还应保持患者的呼吸、血压和血糖等生命体征稳定。对于呼吸和心跳停止的患者,心肺复苏是维持其呼吸和循环功能的关键。对于其他情况,如大出血、休克等,应迅速采取止血、补液等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四、病因治疗
在维持生命体征的同时,应尽快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例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尽快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对于中风患者,应根据病情选择溶栓、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等。病因治疗是纠正病因、缓解症状、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五、心理安抚与持续观察
在急救过程中,给予患者及家属适当的心理安抚,减轻其紧张恐惧情绪,有利于患者配合治疗。同时,在等待救援和转运的过程中,应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记录关键信息,以便向医护人员提供准确病史。
六、加强急救知识普及
为了提高公众对急危重症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应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教育。通过举办急救培训班、发放急救手册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关键时刻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七、构建完善的急救体系
构建完善的急救体系是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的重要保障。这包括加强急救网络建设、提高急救人员素质和技能、完善急救设备和药品供应等。同时,还应加强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协作与配合,确保患者在转运和救治过程中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至关重要。通过快速识别、初步处理、迅速获取医疗资源、维持基本生命支持、病因治疗、心理安抚与持续观察以及加强急救知识普及和构建完善的急救体系等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毛萍萍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