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正文
“中山大学极地”号科考船出征
时间:2025-01-07 08:30:49    来源:科技日报    

  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从广州南沙出发,前往渤海冰区,开展渤海冬季冰—海系统关键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重大科学考察。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实施,国内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计划作业时间44天,将覆盖冬季渤海海冰形成期、盛冰期、消退期。这是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海冰区开展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

  本次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介绍:“科考队将在辽东湾和渤海中央海区设置2条纵断面、2条观测横断面,重点研究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大气、海洋对渤海海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动力影响,以及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机制,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揭示海冰对渤海生态系统季节变化的潜在影响。”

  “渤海冬季海冰高密集度冰区的观测数据稀缺,限制了对渤海冰下海洋环境与生化要素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本航次将很好地弥补之前观测数据不足的缺憾。”本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说。

  据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5名科考人员共同参与本航次任务。领队为卫星遥感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陈卓奇。

  程晓介绍,希望本航次深耕渤海、远眺北极,通过空—天—冰—海立体观测,在研究渤海自身科学问题的同时,探究北极快速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同时积极在类极地环境下开展科研设备海试,服务辽东湾生态环境建设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本航次编号为NORC2025-302渤海冬季航次。“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首艘极地破冰科考船,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同时,该船还是我国第三座能在北冰洋中央冰区作业的海上科考平台。2024年7月26日至10月7日,“中山大学极地”号曾完成2024年北冰洋科学考察。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