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症。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知识,对于早期发现、有效治疗以及日常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什么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持续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简单来说,患者的气道变得狭窄,气体进出肺部变得困难,而且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逐渐恶化。常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若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持续气流受限,就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吸烟:这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弱,气道净化能力下降,同时刺激黏液分泌增加,容易造成气道阻塞。长期吸烟,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且吸烟量越大、烟龄越长,发病风险越高。
空气污染:长期暴露在有害的环境空气中,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室内燃煤产生的烟雾等,其中的化学物质和颗粒会对肺部造成损害,引发慢性炎症,逐渐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生物燃料(如柴草、动物粪便等)做饭或取暖,也会增加患病风险。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某些职业,如煤矿工人、纺织工人、油漆工等,长期接触大量的粉尘、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硅、石棉、甲醛等,这些物质可损伤气道和肺部组织,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
感染因素: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会对气道和肺部造成持续损伤,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展。儿童时期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可能会影响肺的发育,增加成年后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可能性。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作用。α1 - 抗胰蛋白酶缺乏是一种常见的遗传因素,这类患者由于体内缺乏 α1 - 抗胰蛋白酶,无法有效对抗蛋白酶对肺组织的破坏,更容易患慢性阻塞性肺病。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症状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慢性咳嗽: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随着病情发展,咳嗽可能会终年不愈。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清晨排痰较多。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呈脓性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在劳力时出现,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比如,患者以前能轻松爬几层楼梯,患病后可能爬一层楼梯就气喘吁吁。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可出现喘息,感觉胸部有明显的憋闷感。
其他症状:晚期患者由于呼吸功能严重受损,会出现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精神抑郁等全身性症状。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方法
肺功能检查:这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金标准。通过让患者用力呼气,检测肺通气功能的各项指标,如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₁)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₁/FVC)。若 FEV₁/FVC<70%,则可确定存在持续气流受限,结合患者的症状和病史,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 X 线检查可以帮助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癌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 X 线可能显示肺纹理增多、紊乱,肺气肿时可见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肺野透亮度增加等。胸部 CT 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的细微结构变化,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血气分析: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血气分析可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酸碱平衡情况,为治疗提供依据。
五、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疗手段有以下几个方面
1.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的主要治疗药物,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这些药物可以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可通过吸入、口服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治疗效果较好且副作用相对较小。
糖皮质激素:对于病情较重、频繁急性发作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等。通常与支气管舒张剂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减轻气道炎症。
祛痰药:如氨溴索等,能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减轻气道阻塞。
2.氧疗:对于存在低氧血症的患者,长期家庭氧疗非常重要。一般建议每天吸氧 15 小时以上,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氧疗设备包括氧气瓶、制氧机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
3.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 2 倍左右)和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可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呼吸功能。同时,适当的运动锻炼,如散步、太极拳、游泳等,有助于提高身体耐力,增强免疫力。
4.手术治疗:对于少数病情严重、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肺减容术、肺移植等。但手术风险较大,需要严格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六、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日常管理
1.戒烟:对于吸烟的患者,戒烟是最重要的措施。戒烟可以减缓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可通过逐渐减少吸烟量、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如戒烟贴、戒烟口香糖)等方法帮助戒烟。
2.避免有害环境暴露:尽量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停留时间,在雾霾天气出门应佩戴口罩。改善室内通风条件,避免使用生物燃料。从事相关职业的患者,要做好职业防护,如佩戴防护口罩、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3.预防呼吸道感染: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的风险。患者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50 岁以上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接种肺炎球菌疫苗。同时,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
4.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5. 定期复查: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到医院复查,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监测病情变化。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和科学的日常管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显著提高。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相关知识,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科普作者姓名:刘秋红,现职称:副主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