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正文
咯血合并心绞痛时垂体后叶素的使用考量
时间:2025-03-17 15:07:21    来源:河南经济网    

查看证书

  在医学复杂的病症交织中,咯血合并心绞痛的情况并不罕见。当面对这两种病症同时出现时,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谨慎抉择,尤其是在使用垂体后叶素这一常用止血药物上。今天我给大家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希望大家从中受益。

  咯血与心绞痛:两种病症的交织

  咯血,即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常见病因包括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肺结核以及肺部肿瘤等。这些疾病破坏肺部血管,导致血液渗出,引发咯血症状。而心绞痛,多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或痉挛,心肌供血不足,引发短暂性胸痛。患者通常感到胸部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上肢等部位,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当咯血合并心绞痛时,病情变得棘手。一方面,咯血需要及时止血,防止失血过多及血液堵塞气道引发窒息;另一方面,心绞痛提示心肌缺血,心脏功能受到威胁,任何治疗措施都需谨慎,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垂体后叶素:止血的双刃剑

  垂体后叶素是一种常用的止血药物,它主要通过收缩肺小动脉,减少肺循环血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在单纯咯血的治疗中,它往往能发挥显著效果。然而,在咯血合并心绞痛的情况下,垂体后叶素的使用却存在诸多风险。

  从作用机制来看,垂体后叶素除了收缩肺血管,还具有收缩全身血管的作用。这意味着在使用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心脏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来泵血。对于本身就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供血不足的心绞痛患者而言,这种血压升高和心脏负荷加重,可能进一步加剧心肌缺血,导致心绞痛发作更为频繁和严重,甚至诱发心肌梗死。

  此外,垂体后叶素还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痉挛会使原本就狭窄的冠状动脉管腔进一步变窄,心肌供血急剧减少,这对于心绞痛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研究表明,在使用垂体后叶素的患者中,有一定比例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痉挛,这在咯血合并心绞痛患者中风险更高。

  谨慎权衡:使用还是不使用

  在面对咯血合并心绞痛的患者时,医生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决定是否使用垂体后叶素。首先,要评估咯血的严重程度。如果咯血量较小,通过其他保守治疗方法,如卧床休息、使用一般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氨甲环酸等)有可能控制出血,那么应尽量避免使用垂体后叶素。但如果咯血量较大,危及生命,且其他止血方法效果不佳时,在充分权衡利弊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的前提下,可谨慎使用垂体后叶素。

  同时,医生还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绞痛的病情。如果患者近期心绞痛发作频繁、症状严重,或存在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使用垂体后叶素的风险就会显著增加。此时,可能需要先积极治疗心绞痛,改善心肌供血,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咯血的治疗方案。

  替代方案:多途径探索

  为了减少垂体后叶素带来的风险,医学上也在积极探索其他替代方案。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如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通过将栓塞材料注入出血的支气管动脉,堵塞血管,达到止血目的。这种方法针对性强,对全身血液循环影响较小,尤其适用于咯血合并心绞痛这类需要谨慎对待心脏功能的患者。

  在药物治疗方面,除了常规的一般止血药物外,一些新型的止血药物也在研发和应用中。例如,重组人凝血因子 Ⅶa,它能够在出血部位促进凝血过程,止血效果显著,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这些新型药物价格较高,且使用时也有一定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总之,咯血合并心绞痛时垂体后叶素的使用是一个需要谨慎权衡的问题。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在止血和保护心脏功能之间寻找平衡。同时,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应对这一复杂的健康挑战。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决策,共同为康复努力。

  (科普作者姓名:李静,现职称:主治医师,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呼吸ICU)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