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它不仅影响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一、中暑的急救措施
迅速脱离高温环境
当中暑发生时,首要任务是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室内或树荫下。解开患者的衣物,加快散热。有条件的话,可以开启风扇或空调,使环境温度迅速降低,减少身体热量的持续累积。
物理降温
使用凉水浸湿的毛巾或冰袋冷敷患者的头部、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域。通过热传导降低体温。也可使用30%左右的酒精棉球擦拭上述部位,酒精挥发会带走热量,但需注意避开皮肤破损处,防止刺激疼痛和感染。
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若患者尚有吞咽能力,应给予适量淡盐水、运动饮料或绿豆汤等,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和盐分。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每次100-150毫升,每隔15-20分钟喂一次,避免快速大量饮水加重心脏和胃肠道负担。
刺激穴位促醒
若患者昏迷,可按压其合谷穴和人中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拇指指腹用力按压,每次3-5秒,重复多次。人中穴在鼻唇沟的中点,用食指和拇指捏紧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界处,进行有节律的刺激,以促进苏醒。
紧急送医
在实施上述急救措施的同时,尽快呼叫急救车。即使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也需送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中暑若急救及时得当,多数患者可逐渐恢复,无明显后遗症,但严重中暑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如肾脏衰竭、心脏损伤等。
二、中暑的预防方法
注意环境温度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注意周围环境温度,如果过高应及时做好调节。减少在高温时段外出,尤其是烈日下长时间进行剧烈运动或劳作。
做好防晒措施
使用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避免太阳直射皮肤。涂抹防晒霜,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降低中暑风险。
充足补水
在高温天气下,人体排汗增多,应及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建议饮用含电解质的饮料,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盐分。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应定时定量补充。
合理安排活动
将活动安排在清晨或傍晚等较凉爽时段,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或运动。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穿着透气衣物
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减少身体对热量的吸收并促进汗液蒸发。棉质衣物是夏季较好的选择,轻薄透气,利于散热。
备好防暑物品
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备一些防暑物品,如冰袋、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在高温天气下,使用冰袋进行物理降温,或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缓解不适。
关注易感人群
老人、儿童、孕妇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易中暑,应给予特别关注。确保他们处于适宜的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
增强环境适应能力
可通过逐渐增加在高温环境中的活动时间来提高身体耐热性,但要循序渐进,先从在较凉爽的清晨户外散步开始,慢慢延长时间和增加活动强度,让身体机能逐步适应高温。
中暑的急救措施与预防方法是保障人体健康、避免中暑危害的重要手段。通过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物理降温、补充水分与电解质、刺激穴位促醒以及紧急送医等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缓解中暑症状,挽救患者生命。同时,通过注意环境温度、做好防晒、充足补水、合理安排活动等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暑风险,保障人体健康。
(朱爱华 唐山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