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而同时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因其基础疾病的特殊性,护理难度会更大。髋部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活动能力,同时也会引起多种并发症。高血压患者在骨折后,如何科学护理,防止病情恶化和并发症发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一、为什么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更复杂?
高血压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患者血管壁变厚、弹性下降,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同时,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各系统调控能力较弱,创伤和手术后恢复缓慢,感染抵抗力低。
当高血压患者发生髋部骨折后,不仅要面对骨折本身带来的疼痛和活动受限,还要兼顾高血压的稳定控制和预防相关并发症。长期卧床、高龄、用药复杂都提高了护理难度。
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工作,既是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也是促进康复的重要保障。
二、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护理目标主要包括:
控制血压稳定,防止血压剧烈波动导致并发症;
促进骨折部位愈合和功能恢复;
预防久卧引起的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褥疮和泌尿系感染等;
维护心肺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
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康复信心。
三、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的基础护理要点
1. 血压监测及管理
定时测量血压:每天至少测量1-2次,记录血压变化,关注异常波动。
按医嘱用药: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切忌自行停药或更改剂量。
防止过度活动,避免造成血压骤升或下降。
控制饮食盐分,帮助血压平稳。
观察高血压相关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等,及时汇报医生。
2. 促进骨折愈合
遵循医生休息和活动建议,避免早期负重和剧烈活动。
保持卧床体位正确,避免骨折部位受压变形。
科学营养,均衡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帮助骨骼修复。
适当促进血液循环,配合医嘱进行轻柔按摩或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3. 预防肺部感染
老年高血压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护理时要:
定时帮助患者翻身,至少每2小时一次,防止肺部痰液积累。
进行叩背排痰,帮助松动痰液。
鼓励咳嗽和深呼吸锻炼,增强肺功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细菌滋生。
4. 防止褥疮形成
长期卧床导致皮肤受压,易发生压疮。护理要点:
定时翻身保护皮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或摩擦。
使用防褥疮垫,减轻局部压力。
按摩重点压迫部位(如骶尾部、脚跟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5. 泌尿系感染预防
长卧患者排尿不畅易导致尿路感染:
鼓励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稀释尿液。
定期帮助排尿,减少尿液滞留。
注意会阴部清洁,防止细菌感染。
如有导尿管,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四、针对高血压患者的特殊护理措施
1. 监测心脏功能
高血压是心脏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骨折创伤和手术可能增加心脏负担,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等症状,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2. 控制情绪与心理护理
骨折和高血压双重影响,往往让患者焦虑、沮丧,甚至出现抑郁:
多与患者沟通,减轻恐惧感;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
适当组织家人陪伴;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支持。
3. 药物管理协调
高血压患者常用多种药物,骨折术后还需止痛、抗感染等治疗:
妥善管理多种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遵照医生指导按时服药;
观察不良反应。
五、营养支持策略
营养对骨折恢复和高血压管理都至关重要:
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
高蛋白饮食,促进骨折愈合;
补充富含钙、维生素D食物,如鱼、奶制品、绿色蔬菜;
多饮水,减少泌尿系感染风险。
六、康复训练建议
髋部骨折后恢复期较长,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功能、预防并发症:
患者基本病情稳定后,遵循医生和康复师指导,进行逐步活动训练;
从简单的被动活动开始,逐步增加主动活动范围;
加强下肢肌力训练,减少跌倒风险;
结合呼吸训练,促进肺功能。
康复训练应根据血压和整体状况调整,避免运动过度导致血压波动。
七、家庭护理小贴士
环境安全:保持居室安静、通风,避免杂物导致跌倒;
定时测血压:使用合格血压计,做好记录并反馈;
合理作息:鼓励患者按时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及时就医:遇到高血压波动、心胸不适、体温异常等及时看医生;
家属耐心陪伴: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提供心理支持。
总结
高血压患者髋部骨折后护理涉及身体多个系统,护理难度较大。只有综合考虑血压控制、骨折康复和并发症预防,科学细致地进行护理,才能帮助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降低并发症风险,最大程度恢复生活质量。
(姓名:岳增华;医院: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原南阳市骨科医院);科室:老年骨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