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是由于心脏供血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组织缺氧坏死的一种严重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往往凶险且迅速,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患者的生命可能随时受到威胁。因此,了解心肌梗死的急救后护理全流程,不仅对患者本人至关重要,对我们每一个普通大众来说也是一项必备的生命知识,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肌梗死急救后的护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这项重要技能。
一、什么是心肌梗死?为什么要重视急救和护理?
心肌梗死是心脏血管堵塞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通常,心脏的血液供应通过冠状动脉维持,当血管被血栓或其他物质堵塞,就会造成心肌局部的缺血,缺氧的心肌迅速坏死,这就是心肌梗死。
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发作时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果延误治疗,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因此,心肌梗死的急救和后续护理尤为重要,及时的介入能极大改善预后,减少死亡率。
二、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如何快速识别?
在急救开始前,能准确识别心肌梗死的症状是关键。了解这些身体信号,可以帮助第一时间判断是否发生心肌梗死。
常见症状有:
剧烈胸痛:多表现为胸骨后持续性压榨感或钝痛,疼痛感常放射到左肩、左臂、下巴或背部。
呼吸困难、胸闷:感觉呼吸不畅,胸部压力增大。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有消化道不适。
冷汗、出汗不止:患者往往大汗淋漓,身体虚弱。
头晕、乏力、焦虑或恐惧感:有时还会伴随心悸。
如果身边有人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10分钟以上的胸痛,必须高度怀疑心肌梗死,立即采取行动!
三、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一旦怀疑有人发生心肌梗死,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国大陆为120),简洁明了地说明患者所在位置、症状及患者情况。
拨打急救电话时应该做到:
稳定心情,清晰说明呼救需求。
提供详细地址,方便救护车迅速到达。
说明患者胸痛持续时间,是否有意识丧失、呼吸困难等紧急情况。
留在电话线上,配合接线员获得指导。
及时送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2. 保持患者安静休息,减少心脏负荷
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应让患者尽量保持安静休息:
避免走动或做任何体力活动。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头部稍微抬高,有助减轻心脏及呼吸负担。
避免过于紧张和激动,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这样做可以帮忙减少心脏的耗氧量,减轻心肌缺血的程度。
3. 给予氧气吸入(如有条件)
如果现场有氧气设备,且医护人员或具备相应知识的人在场,可以给患者进行氧气吸入,帮助改善血液氧含量,缓解心肌缺氧。
一般氧气流量为每分钟2-4升,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但非专业人员不建议自行操作氧气,避免因使用不当带来副作用。
四、心肌梗死急救后护理的关键点
心肌梗死急救到医院后,死亡率虽然大大下降,但后续的护理同样关键。护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恢复和预后。
持续监测生命体征,保障安全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迅速,随时可能出现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危急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严格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
心率监测:通过心电监护设备密切观察心律是否规则,及时发现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各种心律失常,防止恶性心律问题发生。
血压监测:监测血压的变化范围,防止血压过高增加心脏负担,也避免血压过低导致重要器官灌注不足。
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确保呼吸功能正常,防止缺氧。必要时给予氧疗或辅助呼吸,保障组织氧合。
定时记录数据,便于医生判断病情变化,调整用药和治疗策略,及时发现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进行干预。
规范药物治疗管理,保证疗效 心肌梗死的药物治疗是防止血栓扩展、改善心肌供血的关键环节。常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等。护理人员要确保患者按医嘱正确、准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误服。
关注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药疹、消化道反应、低血压等,及时报告医师。
协助患者理解用药的重要性,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依从性。
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症状恶化,如胸痛复发、呼吸困难等,并及时处理。
合理营养与饮食指导,支持心肌修复 饮食是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减轻心脏负担,促进组织修复。
建议患者以低盐、低脂、低热量的饮食为主,避免油炸、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防止血脂异常和水钠潴留。
鼓励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E)、矿物质(如钾、镁)以及膳食纤维的蔬菜和水果,有助心肌细胞代谢和增强抗氧化能力。
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豆制品)支持心肌修复。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体重变化,调整饮食计划,预防营养不良或体重过度增加。
重视心理护理,促进心理康复 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心理状态对病情及康复有显著影响。护理过程中应充分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
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和情绪变化,给予耐心倾听和理解,缓解其紧张恐惧感。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消除误解和不安。
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锻炼。
必要时配合心理专家进行专业心理疏导,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
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减少噪声干扰,给予患者充足休息。
科学指导恢复锻炼,促进功能重建 恢复期锻炼对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防止疾病复发具有重要意义,但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避免运动过度引发心脏负担。
初期应以卧床休息和轻度被动活动为主,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床边活动、坐起及短距离行走。
根据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和体力状况,定制个体化的康复锻炼方案,如呼吸训练、轻度有氧运动等。
密切关注运动时的症状变化,如心悸、胸闷、气短等,及时调整锻炼强度。
通过适度锻炼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及血压,有助于预防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教育患者及家属掌握运动注意事项及急救知识,确保锻炼安全。
总结
心肌梗死是一种危急重症,救治时间窗口极其有限。识别症状、快速呼救、正确急救以及科学护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关键环节。我们每个人都应熟悉这些知识,提高应对突发心肌梗死的能力。关键时刻,你的正确行动,可能就是拯救生命的希望。
(姓名:位玉茹;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心血管内科一区 ;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