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高血压,一个听起来并不陌生,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杀手,悄无声息地损害着我们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在患上高血压的初期,没有任何明显症状,直到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时才被发现。因此,高血压筛查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守护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一、什么是高血压?
在了解高血压筛查的重要性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什么是高血压。简单来说,高血压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是: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需要注意的是,一次血压升高并不代表就是高血压,需要在不同时间多次测量血压,才能确诊。
二、为什么高血压筛查如此重要?
早发现,早治疗:高血压早期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偶然发现。通过定期筛查,我们可以尽早发现高血压,及时采取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避免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预防并发症:长期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引起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中风)、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通过筛查及时发现高血压,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医疗负担:早期控制高血压,可以减少因并发症住院治疗的次数和费用,从而降低个人和社会的医疗负担。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早期筛查和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可以避免因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乏力等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哪些人需要进行高血压筛查?
一般来说,以下人群应该更加重视高血压筛查:
年龄≥35岁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弹性逐渐下降,高血压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建议35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
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患有高血压,那么自己患高血压的风险也会增加。
超重或肥胖者:超重或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导致血压升高。
长期高盐饮食者:摄入过多的盐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大量饮酒者:大量饮酒会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者: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
吸烟者: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血管硬化,血压升高。
缺乏运动者:缺乏运动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管弹性下降,血压升高。
患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等疾病者:这些疾病容易并发高血压。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感冒药等,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
如果您属于以上任何一种或多种情况,都应该更加重视高血压筛查。
四、如何进行高血压筛查?
高血压筛查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测量血压。
家庭血压监测:购买一台合格的电子血压计,在家中定期测量血压。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
诊室血压测量:在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医护人员使用水银血压计或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佩戴一个可以24小时连续监测血压的仪器,了解一天内血压的变化情况。
五、血压测量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血压测量的准确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建议选择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并定期校准。
测量前准备:测量前30分钟避免吸烟、饮酒、喝咖啡、剧烈运动等。
测量姿势:采取坐位或卧位,保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线上。
测量部位:一般选择右上臂进行测量,如果两侧血压相差较大,应以血压较高的一侧为准。
测量次数:每次测量2-3次,间隔1-2分钟,取平均值。
六、高血压的预防
除了定期筛查,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健康饮食:减少盐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适量摄入蛋白质。
控制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戒烟限酒:戒烟,限制饮酒量。
缓解压力:保持乐观心态,学会放松心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
充足睡眠: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
总结
高血压筛查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筛查,我们可以尽早发现高血压,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我们的健康。建议35岁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或肥胖、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应重视筛查。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关注血压,守护健康!
(姓名:冯春秀;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龙子湖健康管理中心;职称:副主任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