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脑血管病已悄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 “隐形杀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每6秒就有1人因脑血管病致残或离世。作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的主治医师,我想通过这篇文章,带大家揭开脑血管病的神秘面纱,掌握科学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为健康筑牢防线。
一、读懂脑血管病:风险与预警
脑血管病主要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梗死,就像脑血管里的“交通堵塞”,因血管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出血性脑血管病,如脑出血,则如同脑血管“爆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肥胖、高龄、家族遗传史都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许多患者早期可能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表现为突然的单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眼前发黑等症状,这些都是脑血管发出的 “求救信号”,一旦出现需立即就医。
二、科学预防:从生活习惯到医学干预
(一)生活方式的“健康革命”
1.饮食调节:遵循“三低一高”原则,即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减少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的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鱼类。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
2.运动处方: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简单来说,每天抽出30分钟,以稍快的步伐行走,就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
3.戒烟限酒: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戒烟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病风险;过量饮酒则会升高血压,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二)医学干预:早发现,早控制
定期体检是发现风险的关键,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血压、血糖、血脂、颈动脉超声等检查。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务必严格遵医嘱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 以下,空腹血糖控制在3.9-6.1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至 2.6mmol/L 以下。
三、精准治疗:多学科协作的 “生命保卫战”
(一)急性期治疗:分秒必争
对于缺血性脑梗死,发病4.5-6小时内是静脉溶栓的“黄金时间窗”,通过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血流。若错过溶栓时间,可采用机械取栓技术,利用导管直接从血管内取出堵塞的血栓。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则需紧急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开颅手术或微创介入治疗。
(二)介入治疗:微创时代的 “血管卫士”
神经介入技术是脑血管病治疗的前沿手段。对于颅内动脉瘤,可通过介入栓塞术,将弹簧圈等栓塞材料送入动脉瘤内,阻止其破裂出血;针对脑血管狭窄,可采用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撑开狭窄血管,恢复血流通畅。这种治疗方式创伤小、恢复快,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三)康复治疗:回归正常生活的 “加速器”
脑血管病患者出院后,康复治疗至关重要。通过物理治疗、语言训练、心理干预等综合手段,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改善语言障碍、调整心理状态。一般来说,康复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48-72小时内开始,持续3-6个月效果最佳。
四、长期管理:预防复发的 “终身课题”
脑血管病具有高复发率的特点,患者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定期复查。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也能有效降低复发风险。
脑血管病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科学预防、及时治疗,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存在脑血管病高危因素,欢迎随时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诊疗方案。守护脑血管健康,从现在开始!
上述内容涵盖了脑血管病从预防到治疗的关键信息。你若觉得某些部分需要更详细展开,或是有其他修改建议,欢迎随时告诉我。
(姓名:魏森;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神经介入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