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医生,我术后疼得要命,能不能多给点止痛药?”
“这台小机器会不会让人上瘾?”
“镇痛泵是不是越按越好?”
这类问题,几乎每天都在医院手术室和病房里上演。尤其在接受大手术后的病人中,对“镇痛泵”的认知常常陷入误区:有的人视其为救命稻草,有的人却谈“药”色变,担心用多了会上瘾、伤身体。那么,镇痛泵到底是什么?它真的是“止痛神器”?还是潜藏依赖的“陷阱”?
今天,我们就来给这台小小的“疼痛管理助手”揭开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镇痛泵?
镇痛泵,专业名称叫做患者自控镇痛系统(PCA,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它是一种通过电子泵持续或间断输注镇痛药物的方法,能让患者在术后自主控制用药频率,从而缓解疼痛。
简单来说,就是:
“你痛,你就按;你不痛,它就休息。”
镇痛泵通过静脉、硬膜外、神经阻滞等方式给药,持续释放低剂量的镇痛药物,既保证效果,又避免一次性大量用药带来的副作用。
二、镇痛泵有什么用?
术后疼痛不仅让人难受,还可能带来很多并发问题:
影响呼吸:疼痛会让人不敢深呼吸,易引发肺不张或肺炎;
影响进食和下床活动:恢复变慢,肠蠕动差,容易便秘、腹胀;
增加心理负担:焦虑、恐惧、易怒,甚至诱发术后抑郁;
延长住院时间:恢复慢,康复差,医疗费用也增加。
使用镇痛泵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让患者舒适、安全地度过术后恢复期。
三、镇痛泵里面都是什么药?
镇痛泵不是“千人一方”,医生会根据手术类型、病人年龄、体重、基础病、药物耐受情况等因素“量身定制”镇痛方案。常见药物包括:
阿片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舒芬太尼——主要起镇痛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氟比洛芬、酮咯酸——辅助镇痛,减少炎症;
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或神经阻滞泵;
辅助药物:如镇静剂、镇吐药、抗过敏药——减少不良反应。
药物浓度通常较低,且有严格限制使用剂量,安全性很高。
四、使用镇痛泵真的不会“上瘾”吗?
这是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
答案是:不会成瘾,前提是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
所谓“上瘾”,是指长期、无节制、自主滥用阿片类药物,形成心理和生理依赖。而镇痛泵的药物剂量严格受控,设备有锁定机制,比如你按一次泵后,必须间隔几分钟才可再按,不会连续释放药物。
而且,术后使用的时间一般只持续2~3天,远远不足以造成成瘾。反而,有些患者因为“怕上瘾”强忍疼痛,影响恢复,得不偿失。
五、镇痛泵有哪些常见副作用?
虽然镇痛泵整体安全,但使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可控的副作用:
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常见反应,可用镇吐药缓解;
嗜睡:轻度镇静属于正常,若出现意识模糊要及时告知医护;
尿潴留:尤其是硬膜外用药时,需观察排尿情况;
瘙痒、便秘: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一般可对症处理;
呼吸抑制:极少见,主要发生在剂量过大或特殊体质者身上,医生会严密监控。
所有不适症状,只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几乎都能妥善处理。
六、哪些人更适合使用镇痛泵?
不是所有手术都需要镇痛泵,但以下情况建议优先考虑:
大中型手术:如开腹手术、关节置换、剖宫产等;
疼痛阈值低的患者:对疼痛敏感、焦虑明显者;
有基础疾病不宜反复用药者:如老年人、心肺功能差者;
需尽早下床活动者:术后镇痛可促进早期康复。
当然,是否适合使用镇痛泵,最终还是要由麻醉医生评估决定。
七、用镇痛泵是不是越按越好?
很多人会问:“我是不是应该多按几次,效果更好?” 其实,这种想法是误区。
镇痛泵的设计理念是“按需用药”。你感到疼时按一下,药物便会释放一小剂量,帮助缓解。按得太勤,并不会让药物持续释放,因为设备设有“锁定时间”,避免过量。反过来,很多人因为怕“用药多”,根本不敢按,忍得死去活来,这也是不可取的。
医生建议:出现疼痛就按,不疼就不用按,这是最科学的使用方式。
八、镇痛泵什么时候停止使用?
镇痛泵一般用于术后前2~3天,这段时间是疼痛最强的阶段。一旦疼痛缓解、恢复顺利,医生会评估是否停用。
停泵后,部分病人可能还有轻微不适,此时可以口服止痛药辅助过渡。但不建议擅自要求延长使用时间,也不建议“提前拆泵”自行忍痛,应听从医生建议。
结语
疼痛不是必须忍耐的过程,它是可以、也应该被管理的。镇痛泵,作为现代医学的“止痛神器”,在合理、科学使用的前提下,是我们战胜术后疼痛、加速康复的好帮手。不要害怕用它,也不必盲目依赖。最重要的是,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让镇痛成为一次安心、安全的恢复旅程。
(姓名:侯军凯;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麻醉与围术期及疼痛医学部;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