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医生,我总觉得心口闷,是不是心脏有问题?”
“单位体检说要做个‘心脏彩超’,这和心电图有什么区别?”
“我妈妈心衰多年,医生说要定期查超声心动图?”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泵”,任何结构或功能的异常,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而要全面了解心脏的结构和泵血功能,最直接、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超声心动图。
本文将带您了解:什么是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有何不同?检查能发现哪些心脏问题?做检查前要注意什么?哪些人应定期检查?
一、什么是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俗称“心脏彩超”,是利用超声波穿透胸壁,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实时成像的一种无创检查方法。
它就像给心脏拍“动态彩色B超电影”,可以观察:
心脏各腔室大小是否正常
心肌收缩是否有力
心脏瓣膜是否关闭严密、有无狭窄或反流
是否有先天性缺陷(如房间隔缺损)
心包是否积液
大血管有无扩张或畸形
心功能分级和心衰程度
超声心动图 = 心脏结构 + 功能 + 血流 一站式检查!
二、和心电图有什么区别?
检查项目 | 超声心动图 | 心电图 |
检查方式 | 超声成像,观察结构和血流 | 记录电信号,分析节律 |
检查时间 | 5~20分钟 | 1分钟内完成 |
主要作用 | 看“结构”和“功能” | 看“电活动”和“节律” |
能发现 | 心室功能、瓣膜病、心包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线索等 |
是否无创 | 是 | 是 |
三、超声心动图能发现什么病?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病的“基本功”,几乎所有结构性心脏病都可以通过该检查发现或监测:
1. 心力衰竭(左心功能下降)
可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为50%以上,低于40%提示心衰。
2. 心脏瓣膜病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反流等,超声可判断瓣膜开合是否正常、反流程度、是否需手术。
3. 先天性心脏病
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可通过彩色多普勒技术清晰显示。
4. 心肌病
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超声能评估心室壁厚度、腔室大小和功能。
5. 心包疾病
如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可观察积液量及压迫心脏情况。
6. 肺动脉高压
通过估算肺动脉收缩压间接判断。
7. 血栓或肿瘤
心腔内血栓或心脏黏液瘤可直接观察、定位。
四、超声心动图怎么做?疼吗?要准备什么?
操作过程
脱去上衣,取左侧卧位或仰卧位;
医生在胸前涂上耦合剂,用探头在胸壁多个位置扫查;
同时采集M型图像、二维图像和彩色多普勒图像;
过程约5~20分钟,全程无痛、无创、无辐射。
检查前是否要空腹?
无需空腹!
不像腹部B超,心脏彩超无需憋尿、无需禁食,随时可做。
五、常见术语怎么理解?
以下是超声报告中常见术语及其含义:
名称 | 含义 | 异常提示 |
LVEF(射血分数) | 左心室泵血能力指标,正常>50% | 低于40%提示心衰 |
左房/左室增大 | 心腔扩张 | 心衰、瓣膜病、房颤风险增加 |
心室壁运动异常 | 某一部分心肌运动减弱或不协调 | 可能有心梗病史 |
二尖瓣反流 | 血液从左心室回流至左心房 | 程度分为轻中重 |
主动脉瓣钙化 | 老年常见,瓣膜硬化或狭窄表现 | 重度者需手术干预 |
心包少量积液 | 心包腔液体积聚 | 需结合病因观察变化 |
六、哪些人群应该定期做心脏彩超?
人群 | 建议频率 |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 | 每6~12个月 |
心衰、心律失常患者 | 依据病情随访 |
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 每年复查 |
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 | 建议早期筛查一次 |
中老年人群体检 | 每1~2年可评估一次心功能 |
儿童/青少年心脏杂音者 |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随访 |
七、超声心动图的局限性有哪些?
虽然超声心动图优点多,但也有以下局限:
对肺气肿、肥胖者图像清晰度下降
难以全面观察冠状动脉,不能代替冠脉造影
部分先天畸形需结合CT/MRI进一步评估
无法发现微小心肌缺血,需配合心电图、运动试验或核素心肌显像
因此,超声虽好,但并非万能。医生会根据病情组合多种检查方式,综合判断。
结语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心脏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高血压、糖尿病、熬夜、肥胖、压力大……无一不是“心脏杀手”。及时做一次超声心动图,就像给心脏做“年度体检”,能及早发现隐患、指导干预。“心脏好不好,一查超声就知道”,别等到胸闷气短、心悸乏力才去检查,不如提前了解自己的“核心发动机”。
(姓名:崔卉;医院:信阳市传染病医院;科室:彩超室;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