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股骨转子间骨折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还极大地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来说,科学合理的护理非常关键,尤其是因为这些患者往往伴有多种慢性疾病,这就需要针对“多病共存”的特点采取综合护理策略,才能有效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何护理难度大?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后,常需长期卧床休息,恢复期通常长达三个月或更久。对于身体机能较差的老人来说,长期卧床不仅导致肌肉和关节功能下降,还极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皮肤褥疮和泌尿系感染等。
此外,许多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免疫力低下,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复杂。如何在保证骨折部位恢复的同时,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二、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护理的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是保障患者身体基本功能正常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肺功能护理
老年人卧床后,心肺功能容易下降,特别是肺部容易积痰、感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和家属应帮助患者定时翻身,每2小时左右翻一次身,避免长期压迫同一部位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同时有利于肺部痰液排出。
翻身时,可以配合轻柔的背部叩击(叩背)动作,这样有助于松动肺部痰液,促进咳出,降低肺部感染风险。
2. 皮肤护理
长期卧床,患者的硬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骨等)易受压、缺血,导致皮肤变薄、破损,形成压疮(褥疮)。褥疮不仅引起疼痛,还严重影响恢复和生活质量。
护理时应保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皮肤出现潮湿或刺激时及时处理。翻身时应轻柔,避免皮肤摩擦损伤。可以适当按摩骶尾部和肩背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耐受能力。
3. 营养和水分管理
充足的营养支持是骨折恢复和防止并发症的基础。老年人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适量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骼修复。
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充足的体液,能帮助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也有助于身体代谢和排毒。
三、并发症护理重点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长期卧床带来的主要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褥疮和泌尿系感染,需要特别重视和主动预防。
1. 肺部感染护理
肺部感染,是卧床患者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因为长期卧床导致肺部排痰不畅,细菌容易在肺部繁殖,引发肺炎。
护理重点:
定时翻身叩背:帮助肺部排痰,减少痰液滞留。
鼓励咳嗽和呼吸训练:适当指导患者深呼吸,增加肺部气体交换。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病原微生物积聚。
注意口腔卫生和营养:口腔细菌可能被吸入肺部,加剧感染。
2. 皮肤褥疮护理
褥疮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尤其是骶尾部和肩胛骨位置。护理应做到:
定时翻身,缓解压力。
经常按摩局部皮肤,促进血液流动。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细菌感染。
使用护肤品保护皮肤,如专用保护垫和敷料。
3. 泌尿系感染护理
长时间卧床及尿液排出不畅,容易导致尿路感染。护理要点:
鼓励多饮水,多排尿,保持尿路畅通。
遵循严格的导尿管护理原则(如有导尿管)。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观察尿液情况,如颜色异常、气味异样及时报告医生。
四、多病共存如何应对?
很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不仅有骨折本身问题,还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护理时需全方位考虑,以免加重疾病负担或导致病情恶化。
1. 药物管理
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合理的药物方案,包括止痛、抗感染、慢性病控制等。家属务必遵医嘱喂药,避免随意停药或调整。
2. 生命体征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体温和呼吸情况,有异常及时就医。
3. 心理护理
长期卧床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护理人员应加强陪伴,给予精神支持,鼓励患者配合康复,保持良好心态。
五、康复训练与功能恢复
卧床期满后,患者应逐步开始适当的康复训练,增强下肢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减少因长期不活动带来的功能丧失。
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非常重要,患者和家属要重视康复训练,循序渐进,避免骨折部位再次受伤。
总结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护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涉及基础护理、多种并发症防护以及多病共存患者的综合管理。科学、全面的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率,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
(姓名:岳增华;医院:南阳市中医院独山院区(原南阳市骨科医院);科室:老年骨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