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艾滋病(AIDS)是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体内的免疫防御能力明显下降,极易感染各种机会性疾病。肺结核(TB)是艾滋病患者中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合并感染之一。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常常出现持续咳嗽和咳痰,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传染他人。因此,针对这类患者的咳嗽和咳痰展开科学有效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为什么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咳嗽咳痰突出?
在健康人体内,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抵御各种病菌的侵入。但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损,抵抗力极低,肺部容易被结核杆菌侵袭。肺结核让患者的肺组织受损,导致肺部产生大量的炎性分泌物和痰液。咳嗽是肺部清除异物的自然反应,痰液则是身体试图排出感染和炎症产物的表现。艾滋病患者的咳嗽和咳痰通常比普通肺结核患者更严重,更难以控制,所以护理工作显得尤为关键。
二、护理重点一:优化环境,减少咳嗽诱因
一个舒适且安全的环境对患者的恢复具有极大帮助。具体来说:
保持空气流通:良好的通风能尽快将病菌和刺激物排出房间内,减少空气中细菌的浓度,同时让患者呼吸到新鲜空气,有助于缓解呼吸道刺激,引起的咳嗽减少。
控制室内湿度:干燥的空气容易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适当的湿度(一般40%-60%)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减轻炎症刺激,使咳嗽有所缓解。
避免刺激物:如烟雾、灰尘甚至强烈的香水味等,这些都可引起呼吸道不适,诱发咳嗽和痰多。
提示家属和护理人员务必取消病房内的吸烟行为,保持清洁,保证患者生活环境的健康。
三、护理重点二:有效的咳嗽和排痰训练
咳嗽虽是一种症状,却也是身体保护自己的一种“武器”,帮助排出肺部阻塞的痰液和细菌。合理引导患者进行咳嗽训练,能大大提升排痰的效果,减少肺部并发症。
深呼吸练习:教患者慢慢深吸气,充分扩张肺部,有助于气道打开,促进肺部痰液松动。
咳嗽技巧指导:让患者先用力深吸气,然后集中力量“清嗓子”式咳嗽,这样更容易将痰液排出。
辅助排痰工具:在患者体力有限或排痰效果差时,可借助排痰机等医疗设备,帮助松动和吸出肺部黏稠痰液。
通过这些方法,患者呼吸畅通,肺部感染得以控制,症状明显减轻。
四、护理重点三:合理用药,辅助症状缓解
药物治疗是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核心,科学的护理也是确保用药效果的关键。
止咳化痰药物:遵医嘱合理使用,有助于减少频繁剧烈的咳嗽,促进痰液稀释,帮助排出。
抗结核药物:按时足量服用抗结核药物,才能有效杀灭结核杆菌,阻止病情进展。
抗病毒治疗(ART):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提高免疫力,才是从根本上改善病情的保障。
护理人员应监督患者规律用药,观察用药后症状的变化,同时关注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并及时与医生沟通。
五、护理重点四:营养支持,增强身体抵抗力
肺结核和艾滋病都会消耗患者大量营养,使其体力下降,康复困难。
高蛋白、高热量饮食:蛋白质是修复受损组织和制造免疫细胞的重要物质。鼓励患者多吃瘦肉、鸡蛋、奶制品、豆制品以及新鲜蔬果,补充丰富营养。
充足水分摄入:每天保证足够饮水(一般1500-2000毫升),能有效稀释痰液,促使其更易排出,缓解咳嗽。
避免刺激性饮食:如辣椒、酒精、过冷过热的饮品,这些易刺激咽喉,加重咳嗽反应。
营养良好是患者身体逐步恢复的基石,护理工作中务必重视营养配餐。
六、护理重点五:密切监测,及时干预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病情常常变化迅速,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各项生命体征。
监测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发热、呼吸急促、低氧血症等都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信号,需及时报告医生。
观察咳嗽次数、咳痰颜色和量的变化:黄绿色或带血性痰液提示肺部可能有继发感染或出血,需要加强治疗。
心理护理:艾滋病及肺结核往往给患者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给予鼓励和心理支持,必要时转介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抑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七、护理重点六:做好隔离和防护,减少传播风险
肺结核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传染病,艾滋病患者更易被感染,护理中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空气消毒:条件允许时,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净化器,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降低结核杆菌传染风险。
严格个人防护: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进出病房须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痰液,防护交叉感染。
合理安排隔离病房:建议将肺结核患者单独安置,防止病原扩散。
这些措施不仅保护患者本人,也维护了医护人员和其他人的健康。
总结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咳嗽和咳痰症状虽然顽固,但只要护理得当,症状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优化环境、科学指导患者进行咳嗽排痰、合理用药、加强营养支持、密切监测病情并配合隔离防护,是护理工作中的六大支柱。通过这些综合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咳嗽和痰多问题,还能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姓名:倪萍;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科室:感染五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