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当人们谈论抑郁症时,往往先想到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哭泣或悲观的想法。但抑郁并不仅仅是“心情的问题”——它也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常被误认为“普通”身体病痛,导致延误诊断与治疗。了解这些身体信号,有助于早发现、早干预,保护身心健康。
一、为什么抑郁会出现身体症状?
抑郁影响的是大脑的情绪、认知和生理调节系统。神经递质、睡眠-觉醒节律、内分泌以及免疫炎症通路的改变,都会影响食欲、睡眠、能量和疼痛感知。因此,抑郁的“躯体化”表现并不罕见,许多人以头痛、胃肠不适或慢性疼痛为首发症状来就医。权威卫生组织指出,抑郁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既可增加慢性病风险,也可被慢病所触发或加重。
二、常见的“身体信号”——不要忽视这些变化
以下是抑郁常见的躯体表现,若你或家人出现多项并持续数周,应提高警惕:
长期乏力、精力明显下降,做事容易疲惫。
睡眠问题:入睡困难、早醒或睡得过多(嗜睡)。
食欲/体重改变:食欲减退或暴饮暴食,体重明显波动。
未解释的疼痛:头痛、背痛、关节痛或全身酸痛,常见且难以用器质性疾病完全解释。
消化道症状: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无明确胃肠器质病因。
心慌、胸闷、呼吸短促等躯体化焦虑样表现。
日常功能下降:工作效率低、记忆力和注意力减退,虽然表现在认知上,但常被当作“身体不适”引起注意。
三、为什么这些身体症状常被误诊?
很多人会先去看普通内科或疼痛门诊,接受大量检查却找不出明确的器质性原因。研究显示,部分抑郁患者主要报道躯体症状,甚至否认情绪低落,这就增加了误诊为纯生理疾病的风险。医生若只关注检查结果而忽视心理评估,也会错过抑郁的诊断机会。
四、该怎么判断?哪些情况要及时就医?
若身体症状持续数周、伴随以下任一情形,应尽早寻求精神科或心理健康专业评估:
同时出现兴趣显著减退、绝望感或有自伤/自杀念头;
睡眠、食欲、日常功能明显受损;
多次就医检查没找到器质病因但症状持续;
1.症状影响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
抑郁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及早评估能显著改善预后。
2.常见治疗与自助策略(综合身心)
治疗抑郁通常采用多角度结合的方法:
专业治疗:心理治疗(例如认知行为疗法)、抗抑郁药物(由医生评估和处方)、在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更密集的医护或住院治疗。专业干预能针对情绪与认知模式进行调整,并通过药物稳定生理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规律作息、适度有氧运动(每周多次)、均衡饮食和限酒戒烟对提升睡眠与情绪、减轻疲劳和身体疼痛均有帮助。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家庭与社会支持:被理解、被倾听、被陪伴本身就是重要的治疗力量。若身边人观察到持续的身体症状或社交功能下降,给予温和的关怀并鼓励就医非常关键。
五、给患者与家属的实用建议
记录症状:用笔记或手机记录身体与情绪变化、持续时间与加重/缓解因素,便于与医生沟通。
不要只追求“找出器质病因”:当检查未发现明显疾病时,考虑心理因素是合理的下一步,而不是放弃治疗。
如果出现自伤或自杀念头,立即联系急救或危机干预热线,或就近到急诊就医。各国/地区有不同救援资源,记下当地紧急求助号码。
参与支持小组或心理教育课程可以减少孤立感,学习应对策略。
结语
抑郁不是“任性”或“意志问题”,它既会影响情绪,也会通过身体发声。别轻视那份无名的疲惫、反复的头痛、长期的胃肠不适或睡眠紊乱——这些可能正是身体在提醒你:需要帮助。及早识别并接受综合治疗,不仅能缓解情绪,也能改善身体症状与生活质量。
(作者:刘欢欢;单位: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科室: 精神心理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