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在很多人看来,护理肝病患者就是“陪着吃药、按时吃饭、保持休息”,但其实,真正科学的护理远不止于此。肝病患者的病情变化往往隐匿而迅速,尤其是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疾病,一旦出现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护理不仅是“照顾”,更是要“早发现、早干预”,这就要求护理者——无论是专业护士还是家庭照护者——具备“会观察病情”的能力。
本文将从肝病的基本特征、关键观察点、护理策略等方面,帮助你掌握护理肝病患者的科学方法。
一、肝病不是单一疾病,病情变化要警惕
肝病是一个统称,常见类型包括:
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
脂肪性肝病(酒精性或非酒精性)
肝硬化
肝癌
药物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
这些疾病有一个共同特点:初期症状不明显,发展速度因人而异,但一旦进入失代偿阶段,往往进展迅速。肝病在进展过程中,可能引发:
腹水
黄疸
肝性脑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肝肾综合征
这些并发症很多都在病情尚未完全恶化前,会出现微妙的“信号”,及时发现这些变化,是护理工作的重点。
二、护理的核心不是“端茶送水”,而是“观察病情”
1. 观察精神状态:警惕肝性脑病前兆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障碍,早期表现往往容易被忽略,如:
情绪异常、嗜睡、易怒或淡漠
判断力下降、语言迟缓
行为异常,如颠倒昼夜、记忆力下降
手部震颤(扑翼样震颤)
如能早期识别并处理,患者病情可逆转;否则进展为昏迷则极度危险。
护理提示:每日与患者交流,记录精神状态的变化,对比昨日今日有无明显不同。
2. 观察皮肤和巩膜:发现黄疸变化
黄疸是肝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的表现,包括:
眼白发黄:早期最明显部位
皮肤泛黄
尿色加深(如浓茶水)
大便颜色变浅(陶土样)
黄疸的加重往往提示肝功能进一步恶化,或胆道受阻。
护理提示:每天定时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尿液颜色,有条件可记录照片或颜色对比卡,便于监测。
3. 观察腹部变化:警惕腹水和出血风险
肝硬化常伴门脉高压,导致腹水、脾肿大、胃肠道曲张静脉形成。观察要点包括:
腹部胀大、有波动感
腹壁静脉怒张
肚脐突出,甚至渗液
突发黑便或呕血(提示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护理提示:注意体重每日变化(腹水会快速增加体重)、观察排便颜色、及时测量腹围。
4. 观察皮肤出血点和瘀斑:判断凝血功能
肝脏是凝血因子合成中心,肝功能差时易出血:
指压后皮肤出现瘀斑
牙龈出血、鼻出血
注射部位易出血不止
女性经期出血量异常
护理提示:仔细观察皮肤有无红点、瘀斑或异常出血,并记录出血频率与部位,便于医生判断。
5. 观察尿量与精神:提防肝肾综合征
肝病晚期可能诱发肝肾综合征,表现为:
尿量减少甚至无尿
精神萎靡、倦怠无力
下肢水肿、口干乏力
护理提示:定时记录尿量,注意水肿程度,留意精神状况与食欲变化。
三、护理肝病患者的“五项基本策略”
观察是基础,护理还需全面配合:
1. 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劳累
肝病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但也不能完全卧床。适量活动如散步、伸展操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腹水淤积。
午休30分钟
每日保持8小时睡眠
每2小时起身活动一次(如条件允许)
2. 科学饮食护理,避免诱发肝昏迷
肝病患者饮食要做到:
少量多餐、易消化
优质低量蛋白(如豆制品、鱼肉)
控制盐摄入,减少腹水
禁酒,避免高脂、辛辣刺激食物
3. 维持大便通畅,减少毒素吸收
便秘会导致肠道毒素重吸收,增加肝负担。
每日摄入足量水分
增加膳食纤维(如燕麦、香蕉、绿叶菜)
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轻泻剂
4. 规范用药,严防肝毒性药物滥用
患者用药必须遵医嘱,切忌自行服用中药或保健品,某些药物可能加重肝损伤。
护理者要学会识别潜在肝毒性药物,如: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含雄黄、雷公藤的中药
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5. 关注心理健康,减轻患者焦虑
很多肝病患者存在长期用药、慢性病痛、对肝癌恐惧等心理压力,常表现为:
失眠、焦虑、情绪不稳
逃避治疗、拒绝服药
护理要做的,不只是观察,更是倾听和安慰。必要时可引导患者接受心理咨询或参与肝病互助组织。
结语
肝病患者的护理不是机械重复,而是“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科学精准”的配合。从皮肤颜色到精神状态,从腹围变化到排便情况,每一个细节都可能隐藏着病情波动的信号。护理不是简单的照顾,而是参与、发现与守护。唯有具备专业知识与敏感观察力的护理,才能真正为患者赢得治疗的先机和生命的希望。
(姓名:王姗姗;医院: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科室:重症肝病科;职称: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