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家庭急救自救:小意外也别大意
时间:2025-01-20 09:16:15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1331

查看证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难以避免。或许是厨房的刀具划伤了手指,或许是运动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甚至是有人突发鼻出血或晕倒等突发状况。如果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原本的小伤小病很容易发展成严重问题,甚至危及生命。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与护理知识,不仅能及时帮助身边的人,甚至关键时刻能救自己一命。

  一、急救并不是医生的专利,为什么人人都该学?

  很多人认为急救知识是医生或急救人员的专属,普通人学了似乎也用不上。其实不然。急救知识属于每个人的生活必备技能。在等待专业医疗救护到来前的“黄金分钟”里,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少伤害、缓解病情、甚至避免死亡。

  ——比如心脏骤停患者,如果旁人立刻进行心肺复苏(CPR),生存率会大大提升;扭伤及时冷敷、包扎,可防止肿胀加重;鼻出血时简单按压止血,避免血流过多。

  二、日常生活中常见小意外的急救处理

  1. 异物入眼——切勿揉眼,正确冲洗为先

  异物入眼是常见的小意外,如灰尘、沙粒、昆虫等,一旦进入眼睛,往往会引起刺激、疼痛、甚至眼角膜划伤。面对异物入眼,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别揉眼睛!许多人碰到眼睛不适就习惯用手揉搓,但揉眼容易让异物刮伤角膜,加重疼痛甚至引发感染。

  第二步,用力眨眼。通过眼泪自然冲刷,有时异物会随着泪水被排出。

  第三步,如果没效果,尝试用流动的清水冲洗。可以用干净的手轻轻提起上下眼睑,在流水下冲洗异物。

  第四步,若异物依然未除,且眼睛有明显疼痛、视力下降,应及时就医。

  这个简单的处理步骤既安全又有效,能最大程度保护眼睛健康。

  2. 小伤口止血及护理——别慌,按步骤来

  不论是在厨房切菜不小心划伤,还是户外玩耍时摔倒擦伤,轻微的出血损伤经常发生。正确止血和处理伤口,有助于防止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初步冲洗伤口:对较小或表浅的伤口,用冷开水或洁净的自来水冲洗,去除污物和细菌。切记不要剥离已形成的血块,因为血块是身体自然的保护膜。

  伤口有异物者慎处理:如果伤口内有异物,千万不要盲目拔出或挤压,以防加重破损或出血。可以用消毒纱布或绷带包扎固定,同时间尽快送医院处理。

  持续出血怎么办:用干净的毛巾或纱布直接压迫出血处10~20分钟,绝不可中途放松。压迫止血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肿痛和淤血:受伤后局部出现肿胀和淤青时,可用冰袋冷敷,冷敷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然后用加压包扎减轻肿胀和疼痛。

  及时求医:若伤口较深、出血无法止住、伤口边缘不规则或伤口发生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避免严重后果。

  3. 烧烫伤初步处理

  烧伤也是家庭常见意外。正确处理烧伤同样关键: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至少持续1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损伤深度。

  不要涂抹牙膏、酱油、油脂等民间偏方,避免感染和毒素渗入。

  保护伤口,可用干净纱布覆盖,避免摩擦和细菌侵入。

  严重烧伤或面积较大者需立刻送医。

  4. 鼻出血急救小技巧

  鼻出血往往突发,且容易吓坏患者本人和家属。

  头部稍微向前倾,避免血液倒流入咽喉引起呛咳。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连续压迫鼻侧10分钟,确保压迫得当。

  禁止头部后仰和用手挖鼻,防止血液流入胃部导致呕吐。

  若持续出血无法止住,或伴头晕、频繁出血,需尽快就医。

  三、急救的黄金法则:安全第一,冷静应对

  急救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恐慌会使判断迷乱,影响操作正确性。其次是确保自身安全,不要盲目冒险,比如发现电击或危险气体泄漏时,先保证自身安全再救人。

  此外,学会拨打医疗急救电话(120),准确描述病情和地址,也是关键环节。等待专业人员到来时,尽力维持患者稳定。

  四、如何做好急救准备?

  提前准备急救包,放在家中明显位置,是十分必要的。基本内容包括:

  消毒棉球、酒精、碘伏等消毒用品

  无菌纱布、绷带、创口贴

  冰袋或冷敷包

  剪刀、医用胶带

  一些基本药物如止痛药、抗过敏药等

  急救手册或二维码扫描的急救知识链接

  同时,建议每个人都参加急救培训课程,掌握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窒息救助等技能。

  总结

  小意外虽小,但不处理好也会引发大问题。无论是异物入眼、出血伤口、烧烫伤,还是日常突发的鼻出血、晕厥等,都需要我们冷静、科学地采取正确措施。掌握简单易学的家庭急救知识,是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保障。

(姓名:卢静如;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科室:急诊科;)

编辑:李欢杰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