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提到手术,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得麻醉”,大家也常说“麻醉了就像睡着了”。但你的“睡着”是真的睡吗?手术过程中的麻醉到底是什么?身体和大脑发生了什么变化?今天我们就来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告诉你手术中你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什么是麻醉?
麻醉,简单说,就是通过药物让你在手术时没有痛感,不会感受到外界创伤,通常还会让你失去知觉,让医生可以顺利、安全地完成手术。
麻醉并不完全等同于“睡觉”,它是通过控制大脑的不同功能达到镇痛、意识丧失和肌肉松弛的综合状态。麻醉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阻断痛觉的传递和大脑的觉醒机制。
二、为什么需要麻醉?
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身体对手术时的切割、拉扯会产生剧烈的疼痛反应,不仅让患者承受巨大痛苦,还可能引发恐惧、应激反应,甚至影响手术的进行。
麻醉可以做到:
镇痛:阻止痛觉信号传到大脑。
失去知觉:让患者对手术过程没有意识。
肌肉松弛:便于手术操作。
控制生命体征:保证呼吸和心跳稳定。
没有麻醉的手术几乎不可想象,也难以想象手术医生需要多么娴熟的技术来控制患者的痛苦。
三、麻醉是怎么“让你睡着”的?
很多人把麻醉和睡觉混为一谈,但实际差别很大。
睡觉时,大脑仍然活跃,你依然有一定的感知能力,能对外界声音、光线产生反应,梦境随时可能出现。
全身麻醉时,麻醉药干扰大脑的神经传递,特别是影响觉醒中枢,让你完全失去意识,无痛无感。不仅意识关闭,连对声音或疼痛的反应都被麻醉药阻断。
麻醉中的脑电波与自然睡眠不同,医生通过仪器监测脑电活动,确保你处在安全的麻醉深度。
可以说,全身麻醉是“特殊的睡眠”,是一种被药物精确控制的、无痛且可逆的意识丧失状态,而不是普通的自然睡眠。
四、全身麻醉的过程是怎样的?
全身麻醉通常分为几个步骤:
诱导期:医生通过静脉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患者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你可能只眨眼一下,意识迅速消失。
维持期:麻醉药通过静脉持续输注或吸入,维持身体处于适合手术的麻醉深度。期间医生会监测生命体征,调整药物剂量。
苏醒期:手术结束后停止麻醉药物,身体开始代谢麻醉药,意识逐渐恢复。患者会缓慢睁开眼睛,恢复感知和活动能力。
五、麻醉药是怎么发挥作用的?
麻醉药大致分两类:
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propofol),速度快,用于诱导和维持麻醉。
吸入麻醉药,如异氟醚、七氟烷,通常用于维持麻醉,易于呼吸排出。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如GABA受体)来抑制神经元活动,降低大脑皮层和脑干的兴奋性,使意识消失,痛觉被阻断,肌肉松弛。
六、手术中真的没有感知吗?
这个是很多患者关心的问题。先进的麻醉技术和设备可以非常精准地控制药物剂量,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完全没有痛感和意识。
虽然极少数情况下有“麻醉意识”现象(即患者在麻醉下部分清醒、能听见或感受到痛苦),但这非常罕见。医生会通过监测脑电波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方案,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七、麻醉对身体有害吗?
麻醉风险很低,尤其是在现代医疗技术下。
当然,麻醉确实对身体有一定影响,常见的短期反应可能有:
恶心、呕吐
喉咙痛(因插管引起)
头晕、疲劳
关节肌肉酸痛
而且麻醉医生会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避免高风险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对于慢性病或特殊身体状况,麻醉前还会进行详细检查和讨论,制定个性化麻醉方案。
长期影响?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显示麻醉药长期损害大脑,尤其是年轻健康人群。老年人或有神经系统疾病者,医生会特别注意麻醉药的选择和剂量。
八、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有什么区别?
局部麻醉:只麻醉身体的某个局部区域,让这个区域失去痛觉,患者保持清醒。比如拔牙、缝小伤口。
全身麻醉:使整个身体进入无意识状态,适用于大手术。
还有一种区域麻醉,如脊髓麻醉,大面积局部麻醉但患者保持清醒。
九、麻醉医生的角色
麻醉医生不仅负责给你“打麻药”,更是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手术中,他们实时监控你的心跳、血压、呼吸、血氧,调整麻醉深度,防止生命体征异常。
麻醉医生还会管理术后疼痛,协助恢复。没有麻醉医生的专业技术,现代复杂手术无法安全进行。
十、你该如何配合麻醉?
麻醉前,医生会详细询问你的健康状况、过敏史、用药情况,以便制定安全的麻醉计划。一定要如实告诉医生所有细节,不要隐瞒。
麻醉前通常要求空腹,以防止呕吐时吸入肺部。遵守医嘱,积极配合,是保障麻醉安全的关键。
总结
手术中用的麻醉并非普通的“睡觉”,它是一种特殊的、药物控制下的无意识状态,让你在手术过程中无痛、无感知。麻醉药通过干扰脑神经信号,关闭意识和痛觉传递,保证手术的顺利和安全。现代麻醉技术安全有效,麻醉医生全天候监控生命体征,保障你的生命安全。
(姓名:季兆亚;医院: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科室:麻醉科 ;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