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科普 > 正文
怀孕血压高,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时间:2025-08-14 15:44:34    来源:河南经济网    访问量:0

查看证书

  “医生,我以前血压一直很正常,怎么怀孕之后就升高了?”

  “这几天脚肿得厉害,还有点头疼,跟怀孕有关系吗?”

  “宝宝动得少,检查说羊水也少了,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这些看似琐碎的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孕期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它来得隐蔽,影响深远,是孕产妇和胎儿发病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今天,我们就揭开它的真面目,告诉你:为什么要重视、如何早发现、怎样应对它。

一、什么是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简称HDP)是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疾病,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妊娠高血压:孕20周后首次出现血压升高(≥140/90mmHg),无蛋白尿,产后12周内血压恢复正常。

  子痫前期(先兆子痫):高血压基础上出现蛋白尿,或器官功能受损,如肝肾功能异常、血小板减少、水肿、胎盘灌注不足等。

  子痫:严重子痫前期基础上出现抽搐或昏迷,为产科急症。

  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怀孕前就有高血压,或孕20周前已发现。

  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原有高血压加重并出现子痫前期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核心危险在于:它不仅威胁孕妇本身,还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和存活。

二、这个“孕期杀手”有多常见?

  据统计,全球每10位孕妇中就有1位会出现某种形式的妊娠期高血压。

  在我国,发病率在5%~10%左右,且近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不仅与现代女性晚婚晚育、压力大有关,也与肥胖、基础疾病增加、营养结构不合理等密切相关。

  如果放任不管,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子痫、胎盘早剥、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导致母婴死亡。

三、为什么怀孕会“惹上高血压”?

  很多女性孕前血压正常,孕期却突然升高,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一场复杂的生理“博弈”。

  怀孕后,胎盘的形成、激素变化、血容量增加、免疫系统适应等因素共同作用,会让部分女性出现血管收缩、内皮功能紊乱、胰岛素抵抗等异常反应。

  简单说就是:身体为了“接纳”宝宝,调整机制,但有时调整得不够好,就出问题了。

  以下是常见高危因素:

  首次妊娠;

  高龄孕妇(>35岁);

  肥胖或体重增长过快;

  有妊娠高血压家族史;

  既往妊娠并发子痫前期;

  合并糖尿病、肾病、自身免疫疾病;

  多胎妊娠、胎盘异常(如葡萄胎)。

四、妊娠期高血压有哪些“前兆”?

  它不是一上来就“发作”的,往往有迹可循:

  典型症状包括:

  持续高血压(≥140/90mmHg);

  全身或局部水肿(特别是面部、手指、脚踝);

  蛋白尿(尿液检查发现蛋白);

  头痛、头晕;

  视物模糊、眼花;

  恶心、呕吐、上腹痛;

  体重骤增(每周增加>1公斤);

  胎动减少、宫高停滞、羊水过少(提示胎盘灌注异常)。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仅在产检时发现血压升高,因此——

  定期产检,特别是中晚孕阶段的血压、尿检、胎监,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五、它对妈妈和宝宝有多大影响?

  不要以为“血压高一点”没关系,妊娠期高血压一旦发展,后果不容小觑。

  对孕妇:

  子痫(抽搐,可能致命);

  胎盘早剥(突发腹痛、出血,威胁母婴生命);

  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肺水肿;

  凝血功能障碍(如HELLP综合征);

  产后大出血。

  对胎儿:

  胎儿生长受限(FGR);

  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亡;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窒息;

  新生儿黄疸、低血糖等并发症。

  可以说,妊娠期高血压是母婴双方共同面对的“风险引爆点”。

六、被诊断了怎么办?不是“静养”就够了!

  如果你已经被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不必恐慌,但必须严肃对待。

  1. 分级管理

  轻度(血压略高):门诊随访+生活方式干预;

  中度:可能需要住院监测+药物干预;

  重度或合并器官受损者:需要住院管理,评估是否提前终止妊娠。

  2. 降压治疗

  医生常用的降压药包括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都已被证实对胎儿安全。

  禁用ACEI/ARB类(如卡托普利、缬沙坦等),因其可能导致胎儿肾发育异常。

  3. 孕期严密监测

  每日测血压,记录在案;

  每周进行胎儿B超、生长评估;

  定期尿蛋白、肝肾功能检查;

  胎心监测、胎动记录;

  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等监控。

  4. 生活方式调整

  适量控制食盐摄入:避免过咸,保持清淡口味,不宜高盐饮食;

  摄入优质蛋白与新鲜蔬果:每日饮食均衡,少吃油腻、辛辣及高糖食物;

  合理控制体重:建议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0.5kg,对于超重或肥胖孕妇应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遵医嘱调整饮食结构;

  采取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促进胎儿发育;

  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障充足休息;

  注意情绪调节: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应对压力,避免焦虑与紧张。

七、孩子能“足月”吗?分娩方式会受影响吗?

  这是每一位患病准妈妈最关心的问题。

  是否能“保到足月”,要看两个关键因素:

  病情稳定程度;

  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轻症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很多都能顺利足月分娩。但若病情加重或出现子痫前期、胎盘功能衰竭等,就必须提前终止妊娠,以保护母婴安全。

  分娩方式不是“一刀切”决定的,需根据胎儿体重、产程进展、骨盆情况等综合判断。很多轻症患者依然可以尝试顺产。

八、产后就“解脱”了吗?并不完全是。

  大多数妊娠期高血压会在产后数天内自行恢复正常,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可能发展为慢性高血压或未来糖尿病、心血管病的高风险人群。

  因此,产后也不能掉以轻心:

  产后6~12周复查血压、尿蛋白、肝肾功能;

  若血压持续升高,应明确是否转为慢性高血压;

  建议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控制体重、规律锻炼;

  每年复查一次血压和血脂血糖,长期管理健康。

总结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就像一颗潜伏在孕期的“定时炸弹”。它不是大多数孕妇会遇到的敌人,却可能是最难缠的一种。

  但只要我们:

  重视每一次产检;

  密切关注身体的微小变化;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与管理;

  就可以让这颗“炸弹”安静地度过孕期,不会爆发。怀孕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旅程,愿你用科学、理性与爱,把这段旅程走得平安、顺利、美好。

  (姓名:符音;医院:郑州颐和医院;科室:妇产科;职称:主治医师)

编辑:张茜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中原经济网的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原经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