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胸痛是许多人都会经历的症状,但它背后隐藏的原因却可能千差万别。心绞痛,作为一种常见且危险的心脏病症状,常常因为缺氧的心肌组织发出警报信号而表现为胸部不适或疼痛。及时识别心绞痛,对于预防心脏病发作、减轻病情、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本文将为大众详细讲解心绞痛的特征、如何辨别它与其他胸痛的区别,以及预防和应对策略,帮助大家从容应对这种症状。
一、什么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指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氧而引起的胸部压迫感或疼痛。这通常是由冠状动脉(即心脏本身的血管)出现狭窄或堵塞,导致心肌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气所引发的。
当心肌缺氧时,它会通过疼痛等不适信号提醒我们,提示心脏正处于“缺氧”状态。如果不加重视,心绞痛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心肌梗死——俗称“心脏病发作”,这是极为危急的状况。
二、心绞痛的典型症状有哪些?
1. 疼痛的位置
心绞痛的疼痛大多集中在胸骨后方,也就是胸部正中央位置。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放射痛,疼痛向左臂、肩膀、颈部、下颌或背部扩散。这种“放射痛”是心绞痛的重要特征。
如果你感觉胸痛的时候,痛感仅限于局部且伴随明显的呼吸变化或体位变化,心绞痛的可能性较小。
2. 疼痛的性质
心绞痛一般为一种压迫感、紧缩感,常被形容为“胸口被重物压迫”、“憋闷或烧灼感”。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几分钟,突然发作,且常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冷空气刺激时加重。
当停止活动或服用硝酸甘油后,这种疼痛会缓解或消失。如果疼痛持续很长时间,或者使用硝酸甘油后无明显改善,则需警惕心绞痛可能进展为心肌梗死。
3. 伴随症状
心绞痛往往不仅仅表现为胸痛,还会伴随以下症状:
呼吸困难或呼吸急促
大量出汗(冷汗)
恶心、呕吐
心悸(心跳加速或不规律)
这些伴随症状反映了心脏缺血和身体应激反应,出现时症状更为严重,患者需尽快就医。
4. 发作频率及变化
如果以前偶尔出现心绞痛,但现在发作次数增加,疼痛更频繁或程度加深,这往往是病情恶化的信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到医院检查。
三、哪些因素会增加心绞痛的风险?
心绞痛的发生除了心脏血管本身的问题外,通常还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主要包括:
高血压:持续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促进动脉硬化和狭窄。
高血脂:过多的胆固醇和脂肪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阻塞血流。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风险更高,冠心病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速血管硬化,降低血管弹性。
肥胖与缺乏运动:增加心脏压力,加剧代谢紊乱,进一步影响冠状动脉健康。
家族遗传史:亲属中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风险更大。
了解并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对于预防心绞痛及心血管疾病至关重要。
四、心绞痛与其他胸痛的区别
胸痛不一定都是心绞痛,许多疾病也能引起类似的胸部不适。如何判断胸痛是否由心绞痛引起呢?这里提供几个重要的辨别点:项目 心绞痛常见表现 其他疾病表现举例 疼痛位置 胸骨后、左胸,放射左臂、肩部、颈部等 胃食管反流(上腹部)、肺部炎症(侧胸) 疼痛性质 压迫感、紧缩感,持续几分钟 胃痛为灼烧感,胸膜炎呈刺痛,肋骨骨折呈剧烈刺痛 活动及休息影响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缓解 胃病受饮食影响,胸膜炎呼吸时疼痛加剧 吸氧及药物反应 硝酸甘油可缓解 硝酸甘油无效
项目 | 心绞痛常见表现 | 其他疾病表现举例 |
疼痛位置 | 胸骨后、左胸,放射左臂、肩部、颈部等 | 胃食管反流(上腹部)、肺部炎症(侧胸) |
疼痛性质 | 压迫感、紧缩感,持续几分钟 | 胃痛为灼烧感,胸膜炎呈刺痛,肋骨骨折呈剧烈刺痛 |
活动及休息影响 | 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发作,休息后缓解 | 胃病受饮食影响,胸膜炎呼吸时疼痛加剧 |
吸氧及药物反应 | 硝酸甘油可缓解 | 硝酸甘油无效 |
总之,胸痛若伴有上述心绞痛特征,应高度怀疑心脏问题,及时就医诊断。
五、发现心绞痛怎么办?
1. 保持冷静,停止活动
发现胸部压迫感或疼痛,首先应立即停止当前活动,保持安静坐或躺,避免情绪激动。
2. 如有医生指导,可服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能迅速扩张冠状动脉,缓解心肌缺血疼痛。但服药前应明确是否对药物过敏,且服用后若无缓解,应尽快就医。
3. 紧急拨打120
若疼痛持续超过15分钟,或伴随严重呼吸困难、失去意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接受专业救治。
4. 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医院会根据情况安排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六、预防心绞痛,从生活做起
心绞痛的发生多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做好预防可以大大降低心脏病发作的风险。
1.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避免高脂肪、高盐分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类和优质蛋白,控制体重,减少血管负担。
2. 克服烟瘾,远离烈酒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是保护心血管健康的第一步。饮酒应适量,过量饮酒反而加重疾病。
3. 规律运动,保持体力
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和脂质代谢,但运动前应咨询医生,避免过度。
4. 控制慢性病
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异常都可加速心脏血管损伤,按时服药、科学管理,防止病情恶化。
5. 保持良好心态
压力大、焦虑也会诱发心绞痛发作,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境平和同样重要。
总结
心绞痛作为心脏供血不足的“警报”,代表着心血管健康已经出现问题。学会正确辨别胸痛,关注疼痛的位置、性质、伴随症状及发作规律,有助于发现心绞痛。危险因素的控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及时医疗干预,能有效防止严重心脏事件的发生。
(姓名: 赵燕;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科室:心血管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