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接受超声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B超”)已成为常规流程。很多人知道超声可以“看看宝宝长得好不好”“确认胎儿性别”(当然这是法律不允许的),“拍个纪念照”,但其实,孕期超声筛查的最大意义,是帮助发现胎儿可能存在的结构异常,防止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
出生缺陷,顾名思义,就是婴儿在出生时即存在的身体结构或功能问题。这些缺陷有的影响外观,比如唇腭裂;有的关系重大,比如心脏畸形、神经管缺陷等。出生缺陷不仅对孩子本身影响巨大,也会对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因此,“预防出生缺陷”,就成了整个产前管理的重要目标,而超声检查则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
那么,孕期超声筛查到底是怎么进行的?每一次检查都查什么?又能发现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孕期为什么要做多次超声筛查?
整个孕期通常需要进行3到4次重要的超声检查,分别在不同孕周进行,每一次都有其特殊的任务和意义。
第一次重要的超声筛查,通常在孕早期的11到13周+6天之间进行,医学上称为“NT检查”。这次检查主要是观察胎儿颈部透明层的厚度(NT值),如果这个值明显偏高,可能提示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比如唐氏综合征。此外,还会确认胎儿数量(是否双胞胎)、胎龄、是否有严重的结构异常,比如无脑儿或巨大颅疝等情况。
第二次筛查最关键,被称为“大排畸”,一般在孕中期的20到24周之间进行。这是目前国内最重要、也是检测最全面的一次胎儿结构筛查。医生会逐个系统查看胎儿的大脑、心脏、肺、肝、肾、四肢、脊柱、面部等发育情况,力求发现绝大多数的结构异常,比如先天性心脏病、肾积水、脊柱裂、肢体发育不全、唇腭裂等。如果在这一阶段发现异常,往往还可以及时终止妊娠或进行后续产前诊断。
第三次超声检查通常在孕晚期(28~32周)进行,主要目的是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羊水量、胎盘功能和位置是否良好,同时再回顾一次心脏等重要器官的结构是否有遗漏。这一次虽然不属于结构畸形的主要筛查期,但有助于发现一些“迟发型”的问题。
有些孕妇还会因为特殊情况,如高龄、曾生育过异常胎儿、有遗传病家族史等,而被安排进行更详细的产前超声检查,甚至配合胎儿心脏超声、胎儿脑结构评估等专项检查。
二、超声能发现哪些出生缺陷?
超声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图像,观察胎儿各个部位的“形状和结构是否正常”。它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结构性畸形,尤其是中重度缺陷。例如:
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如无脑儿、脑积水、小头畸形等;
面部异常,如唇裂、腭裂;
心脏结构异常,如室间隔缺损、大血管转位、单心室等;
四肢发育不良,如短肢畸形、多指、并指;
消化道畸形,如腹裂、脐膨出、十二指肠闭锁;
泌尿系统异常,如肾积水、多囊肾;
脊柱裂、骶骨发育异常等;
不过,超声虽然是目前最实用的筛查工具,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有些小的缺陷或功能性问题(如听力障碍、智力问题)是无法在宫内识别的;还有些畸形在孕期的早期阶段尚未发育完整,晚期才逐渐显现。因此,超声筛查可以大大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但不能完全保证“孩子没有任何问题”。
三、孕妇该如何配合检查?
做超声检查时,孕妇一般无需特别准备。但在孕早期,如果做经腹部超声,可能需要适当憋尿,让子宫上浮,使图像更清晰。随着孕周增加,子宫逐渐升高,通常不再需要憋尿。
很多人会关心:“做B超会不会影响胎儿?”事实上,正规医院使用的超声检查是非放射性的,不会产生电离辐射,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它使用的是高频声波,就像用声音在体内“照一照”,目前已被全球广泛使用几十年,属于公认的安全检查方法。
此外,建议孕妇在做结构筛查前,尽量放松情绪,穿着宽松衣物。如果被医生建议复查或进一步检查,也不要过于紧张,很多时候只是为了更好地确认一个细节。
四、如果发现问题怎么办?
如果在超声筛查中发现异常,医生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复查、进行染色体检查、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或者转诊到胎儿医学中心做进一步评估。有些结构异常可以通过产后治疗或手术矫正,预后良好;而另一些严重的畸形,如果经过明确诊断,可能会建议终止妊娠,避免孩子出生后承受更大的痛苦。
正因如此,孕期超声不仅是一次影像检查,更是一道预防出生缺陷的安全屏障。
结语
超声筛查是每位孕妈都要经历的产检环节。它不仅能满足父母对宝宝的好奇与期待,更是一次次为生命质量把关的重要机会。在看似简单的B超检查背后,是医生们用专业守护健康的努力。每一次孕期超声,不只是一次检查,更是一种“预防为主”的生命保障。准妈妈们只要按照产检计划定期进行筛查,积极配合医生的建议,就已经迈出了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的关键一步。
愿每一位妈妈的孕期都平安顺利,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出生,幸福成长。
(姓名:唐静;医院:光山县人民医院;科室:超声科;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