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看证书】
作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内科的主治医师李丹,在日常工作中,我接触过不少被先天性心脏病困扰的孩子和家庭。
先天性心脏病,简单来说,就是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心脏发育出现了问题,就像房子在建造过程中某些结构没搭建好。这种病不仅给孩子带来痛苦,也让家长忧心忡忡。但好消息是,通过一些科学的预防措施,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宝宝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今天,就来和大家详细聊聊这方面的知识。
一、孕前准备:打好健康基础
1.全面体检不可少:打算要宝宝的夫妻,一定在孕前进行全面体检。这就好比给身体来一次“大检查”,排查是否存在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像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这些疾病如果没控制好,可能会影响胎儿心脏的正常发育。比如,患有糖尿病的准妈妈,血糖控制不佳,宝宝患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所以,发现问题要积极治疗,等身体状况稳定后再考虑怀孕。
2.补充叶酸益处多:叶酸对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作用显著,其实它对心脏发育也很有帮助。夫妻双方最好在孕前3个月就开始补充叶酸,准爸爸补充叶酸能提高精子质量,准妈妈补充叶酸能为胎儿发育营造良好环境。常见的叶酸补充剂在药店就能买到,每天按照推荐剂量服用即可。
3.要调整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孕育健康宝宝的前提。首先要戒烟戒酒,香烟中的尼古丁和酒精对胎儿发育危害极大,可能干扰心脏发育进程。同时,要避免熬夜,养成规律作息。熬夜会打乱身体生物钟,影响内分泌等系统,进而间接影响胎儿。保持充足睡眠,让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为怀孕储备能量。
二、孕期防护:守护胎儿发育关键期
1.远离病毒感染:孕期前3个月是胎儿心脏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准妈妈要格外注意预防病毒感染。风疹病毒、流感病毒等对胎儿心脏发育威胁较大。准妈妈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像商场、菜市场、电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一定要佩戴质量合格的口罩,降低感染风险。家里也要保持良好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 2 -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让新鲜空气进来,减少病毒在室内聚集。
2.避免接触射线:射线对胎儿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胎儿心脏发育阶段。孕期若非必要,准妈妈应避免做 X 光、CT 等放射性检查。如果因为某些疾病确实需要做相关检查,一定要提前告知医生自己怀孕的情况,医生会权衡利弊,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方式或调整检查时间。此外,生活中也要尽量远离辐射源,如微波炉、电磁炉等,使用时保持一定距离,减少辐射暴露。
3.谨慎用药:孕期生病用药是很多准妈妈头疼的问题。记住,孕期用药一定要谨慎,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很多药物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发育,包括心脏发育。有些药物说明书上明确标注了孕妇禁用或慎用,准妈妈千万不能自行买药服用。如果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向医生详细说明怀孕情况,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三、定期产检:为胎儿健康保驾护航
1.按时产检:孕期按时产检就像给胎儿的发育过程 “拍照留档”,能及时发现问题。产检项目中,超声心动图是排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手段。一般在孕18-24周左右会进行一次详细的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此时胎儿心脏结构基本发育完全,通过超声可以清晰观察心脏形态、结构及血流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心脏发育异常。准妈妈一定要按照医生安排的产检时间,按时进行各项检查,不要因为怕麻烦或感觉身体没问题就错过关键检查。
2.关注产检结果:拿到产检报告后,准妈妈要和医生一起仔细解读结果。如果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发现胎儿心脏有异常迹象,医生会进一步安排检查,如胎儿心脏磁共振成像等,更准确地评估心脏情况。家长们不要过于惊慌,积极配合医生后续检查和建议。有些轻微的心脏发育异常,宝宝出生后可能会自愈;即使需要治疗,现在医学技术也很先进,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通过手术等治疗方式,都能取得良好效果。
先天性心脏病虽然让人担忧,但只要我们做好孕前、孕期的预防工作,按时产检,就能最大程度降低宝宝患病风险。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孕育出健康的宝宝,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健康有力的心脏,开启美好的人生。如果大家还有关于先天性心脏病预防或其他方面的疑问,欢迎随时咨询。
(姓名:李丹;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科室:小儿心内;职称: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