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濮阳 > 正文
濮阳经开区王助镇:“铁邱”粉皮香飘致富路
时间:2025-06-25 11:39:2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赛晓涛 通讯员 史倩倩

  “浆水既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稠了会使粉皮厚薄不一,口感发硬;太薄会使粉皮易裂,且韧性不足。”6月24日,在濮阳经开区王助镇后铁邱村村委大院村办绿豆粉皮作坊内,王增计师傅边忙活边讲解。只见他手腕一沉,一勺洁白的绿豆淀粉浆,倒入旋皮锅内。手臂急旋,浆液瞬间甩成匀薄圆膜,热汽蒸腾间,不过十数秒,锅内洁白浆水化作透亮玉色,一张粉皮成了;老师傅眼疾手快,抄起滚烫的铜旋,侵入水中,一张晶莹剔透的“玉盘”边缘应声翘起,指尖轻巧一揭、一挑,整张粉皮便滑入清水盆中。

IMG_20250625_103055.jpg

  “绿豆需提前三天浸泡软化,期间需根据气温调整水温。”王增计说,磨浆、沉淀工序对时间和配比要求严苛,每盆浆液制作耗时约两至三小时,可产出40余斤粉皮成品。成品粉皮以"薄、亮、筋道"为显著特征,凭借天然原料与传统工艺,形成独特口感优势。

  “我们在2016年被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等三家单位认定为‘河南老字号’!”后铁邱村党支部书记王全海介绍,该村粉皮制作有上百年的历史,生产环节严格遵循传统手工工艺,以纯绿豆为唯一原料,最兴旺的时候全村有一百余户村民从事绿豆粉皮加工生产,目前仍保留二十余户。今年3月起,该村依托传统工艺优势,正式启动村办粉皮加工项目。

IMG20250624102104.jpg

  仓库内,打包装袋的成品粉皮被码放地整整齐齐,礼品包装盒上“铁邱”商标字样格外醒目。驻村干部王爱霞向记者透露,一直以来,家庭作坊存在规模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市场渠道受限等问题,产品难以进入主流销售市场。为突破发展瓶颈,村委会牵头办理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建立统一生产标准,积极对接商超合作,拓展产品销路。现阶段村办粉皮加工项目每日消耗绿豆100余斤,可产出粉皮60-70斤,月均产量约2000斤。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

  王助镇党委书记王浩杰表示,王助镇坚持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抓手,通过“党委支持、支部发力、党群配合”模式,走出了一条“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编辑:熊炎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