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乡监管支局:以监管之力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5-06-25 14:59:0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6月20日,在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中,内乡县荣耀上榜。这份荣誉的背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内乡监管支局扮演着关键角色,成为推动内乡县普惠金融事业蓬勃发展的核心力量。
搭建银企桥梁,精准对接融资需求
小微企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长期面临融资难题。内乡监管支局从供需两端发力,与发展和改革委等部门抽调骨干力量,成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工作专班,大力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该支局指导辖内9家银行机构同步建立工作专班,累计组织206人深入一线。按照“银行+乡镇”的模式,对南阳市发展和改革委推送的1万余家小微企业(含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进行走访对接,对符合条件的清单外企业也一并录入申报,同时要求银行对本行开立基本户的小微企业逐一电话联系。截至目前,内乡县已走访对接小微企业9759家,个体工商户3.1万家,其他经营主体1333家,形成申报清单4566家,推荐清单1909家。
在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将融资政策和金融产品送到企业手中。例如,河南禾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因订单增加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境,邮储银行内乡支行在了解情况后,迅速以小微快贷方式为其发放499万元贷款,帮助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内乡县还积极牵线搭桥,发展企业入驻“信易贷”平台,采取政银企“三结合”,为全县中小微企业、“万人助万企”帮扶对象提供“一站式”精准对接融资服务。联合全市多家金融机构,为企业定制信用融资方案,精心打造无接触融资模式,为企业发展带来金融“活水”。
创新工作方法,优化普惠授信模式
为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内乡监管支局依托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市县“宛信融”和牧原供应链融资对接平台,健全企业信用信息采集、评价、更新与应用机制。创新推出“网格实施、以点带面、阶梯推荐、需求对接、信用培育、普惠授信”六位一体工作法,深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以产业集聚区等为试点“网格”,以牧原养殖等产业链条为需求主体,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渠道广泛采集企业信息,并将水电费缴费发票、土地证、房产证、纳税凭证等相关证明复印件及企业财务报表等纳入采集范围,确保信息真实完整。同时,在内乡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为辖内各行设置用户,实现企业与银行信息的无障碍对接。
通过这一创新模式,内乡监管支局已对6000多家民营小微企业完成授信评级工作,总授信额度达106.3亿元,并按需投放贷款81.6亿元,5900多家小微企业从中受益。
聚焦重点领域,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内乡监管支局充分发挥监管引领作用,引导辖内银保机构聚焦当地重点领域和未来产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在科技金融方面,对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内的科技型企业贷款实现全覆盖,全辖投放科技型企业贷款突破185亿元,运用“科技贷”“科创贷”“知识产权贷”等多种产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力河南融创新合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科技创新企业提档升级。
在绿色金融领域,内乡县绿色金融贷款投放余额达175.81亿元,位居南阳13个县市区首位。其中,绿色制造业贷款投放余额达122亿元,涵盖绿色交通、清洁生产、生态文旅等多个领域。如金融支持的牧原绿色循环种养结合案例、农发行内乡县支行投放近10亿元支持的默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等,都为县域实体经济向绿发展提供了充沛动能。农发行还对接农牧装备园5.325亿元中长期贷款;中行、建行对接聚爱管材、华福科技、天曼服饰、职业中专17.24亿元设备更新改造贷款;内乡农商行对接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支农支小再贷款3亿元,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强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纠纷调解效能
随着普惠金融的深入发展,金融纠纷的妥善处理至关重要。内乡监管支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探索金融纠纷调解可行路径。
组织全体人员、10家银行、24家保险机构和2家保险代理机构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在多部门指导下,拟定内乡县金融纠纷调解联合会章程,选举成立管理机构,使其成为河南省首个县级金融调解组织。该联合会在短短2个月内成功调解10起金融纠纷案件,金额280万元,既为当事人节约了诉讼资金成本,也为金融机构节约了立案、诉讼时间,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维护了区域金融稳定。
内乡监管支局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从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创新普惠授信模式,到助力重点领域发展、提升金融纠纷调解效能,全方位、多层次地为内乡县普惠金融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为全国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内乡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