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平顶山 > 正文
汝州:“一老一少一青壮”织就乡村振兴“全龄幸福网”
时间:2025-06-27 11:17:25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吉娜 通讯员 宋乐义

  6月21日,走进汝州市米庙镇石槽王村,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内传来稚嫩的读书声,隔壁"织梦工坊"里6名妇女正飞针走线,村东头的袜厂生产线上银发工人动作娴熟——这幅动静相宜的乡村新画卷,正是该村创新推行"全龄服务"模式的生动写照。

  从"读书会"到"成长生态圈"

  “每周六上午,我们都会准时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护苗读书会’,这项读书会活动已经举办了上百期。”石槽王村党支部书记张曼曼介绍。

  在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照顾,更多的还需要精神支撑、语言交流和肢体上的接触,这些老年人是照顾不到的。问起举办“读书会”的初衷时,张曼曼这样回答。

  据了解,每周的读书会,该村村委都会邀请村中的教师和党员干部为孩子们开展读书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更多课本外的知识,同时还组织孩子们上台分享文章、开展手工制作等,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会带领孩子们开展一些户外活动。

  “孩子们现在对读书活动的参与率和积极性都非常高,能明显感受到他们脸上的自信,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张曼曼说。

  “织梦工坊”让留守妇女“变身”产业达人

  在张曼曼的带领下,记者走进该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最南侧的一间屋子,里面摆放着不同款式的手工饰品花束。

  “这个屋子是我们的手工编织培训点,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手工编织微信群。在家留守的中青年妇女可以足不出户进行创收。”张曼曼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汝州市家家靓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与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对接,以订单的形式制作各种花束手工饰品,使得订单有保障、产品有销路。

  除了手工制作,该村还成立了家政服务工作队,培训中年留守妇女从事卫生保洁工作。

  “我们上岗前都是经过培训的,设备、工具有村委会提供,主要是给新房打扫卫生和公司做保洁,工资都是现结,还不耽误照顾家里。”今年50岁的梁香粉是工作队的一员。

  为帮助更多的村民务工就业,石槽王村还在该市人社部门的帮助下,设立了零工市场招工驿站,目前已为各类人群提供就业岗位20多个,为200多名不同就业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

  "银发岗"有活力,生产线上夕阳红

  早晨,70岁的王坤送完孙子上学后再到村中的袜厂“上班”依然不晚。“在这里上班很自由,不但能照顾到家里,而且活也不累,我们是按件计费,一个月轻轻松松收入一千多元。”王坤笑着说。

  据介绍,该厂主要做棉织袜子代加工,与浙江纺织企业合作,生产的商品一部分在国内销售,大部分商品通过浙江企业贴牌后做出口贸易。

  “我们厂目前用工量有40多人,主要是本村群众,50岁以上的大龄老人有10多人。”汝州市出色针织厂经理陈婷透露,该厂实行弹性工作制,老人们在这里上班不光时间自由,劳动强度也低。

  同时,该村为了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丰富文化娱乐生活,还不定期组织老年人体检,开展物资慰问,并利用村委农家书屋开展下棋、读书等活动。

  夕阳西下,结束读书会的孩子们蹦跳着前往村中的“游乐场”,织梦工坊的灯光依然明亮,袜厂“下班”的老人们说笑着走向健身器材场。石槽王村用"一老一少一青壮"的幸福密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编辑:熊炎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