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辉县监管支局: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筑牢防非防线 推行“渐进式地推巡查指导”工作模式
时间:2025-07-01 16:00:5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郑浩
为提升“防非打非”工作的精准性和覆盖面,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力量前移,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辉县监管支局推行“渐进式地推巡查指导”工作模式成效显著。
主要做法
精心筹划,制订工作方案。支局精心筹划了《辉县金融监管支局关于切实做好防范和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工作常态化督查指导实施方案》,涵盖了成立巡查指导工作组、实施步骤等方面内容,推行了“渐进式地推巡查指导”工作模式。地推目的实现全覆盖,渐进目的实现精准性。
规范执法,加强人员培训。支局充分利用“金融监管知识微讲堂”平台对巡查指导人员进行规范执法培训。主要是从规范执行过程中言行举止、加强政策学习,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巡查指导原则和目的、清楚督导重点、做好巡查记录、督导成果运用、确保巡查全覆盖、坚守好廉洁底线、督导工作善始善终等九个方面与巡查人员进行交流互动,全面提升了执行人员素养。
稳步推进,设计时间表和路线图。为确保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化巡查全覆盖,巡查工作组设计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在路线图上对辖区近170个银行保险机构网点进行了标注。根据渐进式地推巡查时间表,按照市区、城乡接合部、重点乡镇和偏远地带进行分区划片。
边查边改,做好巡查结果运用。支局按照巡查时间表和路线图,启动了“渐进式地推巡查指导”工作模式,对辖区防非打非常态化宣传工作进行巡查指导,合理运用巡查结果,对个别多次巡查仍不整改的银行保险金融机构进行监管约谈,使各机构重视并布置防非打非常态化宣传工作,确保金融机构网点充分发挥神经末梢、探头触角作用。
主要成效
风险防控体系更加健全。银行保险机构网点是防非打非工作的“前哨堡垒”。各银行保险机构网点通过“六个一”、“七进”、警示教育、客户提示等防非打非宣教工作举措,形成全方位的风险预警防控体系,有效发挥监测预警功能。
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推行“渐进式地推巡查指导”工作模式,银行保险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发挥“一岗双责”作用的使命感,尤其是在办理业务的过程中,主动强化对客户涉非风险的识别,多看多问多观察,发现可疑情况的,主动向客户提示风险。此外,加强线上风险预警提示,帮助客户防范风险,努力阻断客户损失,使风险提示关口前移,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公众风险意识显著提升。通过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多渠道的宣传,公众对非法集资、非法放贷等非法金融活动的套路和危害有了广泛认识,对有“保本保息”“高收益无风险”等字眼的投资存有警惕性,正确理解金融产品及其风险,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