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饲料化 废壳燃料化 粪污肥料化 科技赋能正阳花生产业绿色蝶变
时间:2025-07-04 15:03:0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正阳县常年种植花生面积约160万亩,产量50余万吨,27年蝉联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花生产业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柱产业。然而,近年来,受土壤酸化和连作障碍等因素影响,花生病害频发,黄化现象严重,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严重下降,部分农户被迫大面积改种大豆、玉米等其他作物。
多年来,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张翔研究员、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董文召研究员和高产栽培岗位专家李亮博士等协同发力,通过构建花生全链条循环模式,聚焦“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三大利用路径,将花生“吃干榨净”,为正阳花生产业绿色循环科技赋能,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
秸秆变“口粮”,助推养殖业蓬勃发展。针对正阳花生收获期连阴雨易致花生秧霉变等问题,国家与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强化花生秧从田间收割到牧场投喂的全流程质量把控与品质分析。在正阳兰青乡君乐宝乐源牧业万头奶牛牧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奶牛正吃着加工好的花生秧,花生秧饲料凭借高蛋白、低霉菌的标准化品质成为优质饲料,在正阳形成“秸秆变肉换奶”的过腹增值模式,有效带动当地养殖业规模化发展。
废壳变“绿能”,开拓清洁能源新市场。依托正阳县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正阳县鼎林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等加工企业,将秸秆、废壳等经过干燥、粉碎、热压、制粒与冷却等工序后,将这些农作物废弃物变成体积小、耐燃烧、含硫量低,且方便储存和运输的生物质燃料颗粒。产品远销国际市场,为花生产业链开辟了绿色能源新赛道。
粪污变“肥料”,研制新型土壤改良产品。国家与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正阳天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肥料企业,通过优化生产工艺,研发肥料配方,将养殖粪污、秸秆灰分、废弃草末等农业废物转化为有机肥,通过提取和培养土壤有益微生物,研制出微生物菌肥、土壤改良剂等系列产品。正阳天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郭俊俊介绍:“通过科技赋能,我们将传统有机肥的发酵周期从60天大幅缩短至20天,在与花生体系专家合作下,我们研制的有机肥及土壤改良产品有效缓解了正阳土壤酸化和花生黄化问题。”


示范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助力正阳花生提质增产。国家及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联合正阳县和美农业家庭农场、佰利种植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长期遭受酸化、黄化影响的花生田集成示范,为花生绿色、高产、优质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正阳县清源街道乐堂村农户马佰利介绍:“往年种的花生出苗后黄化、死苗现象严重,今年在国家和省花生体系专家的指导下,在酸化、黄化严重的地块田集成示范了耕层构建技术、土壤改良剂施用技术及花生生育期营养动态调控等技术,目前花生出苗整齐,长势良好,有效遏制了黄化。”

在国家和河南省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协同推进下,正阳花生绿色循环模式不仅突破了产业发展瓶颈,更构建了资源高效循环、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的鲜活样板。该绿色循环模式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了耕地质量提升与产业效益增长的双赢,为花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粮油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