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完成确权登记 为生态资源上“产权锁”
时间:2025-07-04 17:35:41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杜美丽 通讯员 刘军业 李翔宇
7月3日,漯河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沙河国家湿地公园顺利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登簿工作。此次登记总面积116.44公顷,涵盖森林、水流、湿地、草原等多类资源,为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漯河经验”。
明确生态家底,构建产权管理坐标体系。本次确权登记范围涉及舞阳县莲花镇、北舞渡镇9个行政村,其中国有自然资源面积36.31公顷(含森林19.78公顷、水流29.26公顷、湿地0.66公顷、草原0.51公顷),集体所有面积80.13公顷。登记严格界定资源权属为“全民所有”,由自然资源部履行所有者职责,漯河市政府受委托代理行使具体权利,全面划清“四类边界”:全民与集体所有边界、不同层级政府所有权边界、集体所有者边界及资源类型边界,实现每一寸生态资源的“产权标识”全覆盖。
多部门协同攻坚,跑出确权登记“漯河速度”。漯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建工作专班,创新建立“三审三核”机制,纵向对接上级细化10个环节工作流程,横向联合财政、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开展5轮数据核验,通过内业审核、联合审查、社会公示三级管控,形成涵盖地籍调查、权属材料、专题图件等8大类完整成果数据库,确保登记成果权威规范。
确权赋能生态保护,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作为漯河重要生态屏障,沙河国家湿地公园已形成稳定生态系统:水质常年保持Ⅲ类以上,记录有野大豆、水杉等植物255种及普通鵟、白鹭等动物152种。漯河市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通过构建“产权+监管+应用”体系,从三方面激活生态价值。一是法律保障,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提供产权依据,规范开发利用秩序;二是监管创新,以清晰权属边界建立精准管控模式,遏制资源侵占行为;三是价值转化,推动确权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地籍调查等业务融合,助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下一步,漯河市将以此次登记为起点,完善自然资源确权技术标准,充分发挥确权登记成果的最大效益,强力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