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崔新保 通讯员 郭歌
六月的黄河水裹挟着泥沙缓缓流淌,看似平静的黄河水面上,却有一个接一个的大漩涡在涌动着,美丽的风景下暗藏着看不到的危险,让人感到一种敬畏的力量。在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处大拐弯西岸,一位身着警服的年轻人手持扩音器疾步行走。他拦下几名试图靠近河岸垂钓的游客:“同志,水流危险,请退到安全区!”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这名年轻人就是被沿黄村民称为“龙所长”的90后民警王龙,名字里的“龙”似乎注定了他和黄河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他守在黄河之畔,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恼里派出所打造成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更在黄河生态保卫战中书写了新一代警察的担当。
新乡市长垣市恼里镇,东临黄河,位于豫鲁两省三市交界,辖区面积90.8平方公里,有6万亩国家级黄河湿地鸟类生态保护区,是全国起重行业起源地。黄河之畔的守护人王龙,是一名1991年出生的“90后”,他2011年12月参加公安工作,之前在多个警种部门工作过,是个干一行、爱一行的人。2022年3月,王龙被任命为长垣市公安局恼里派出所所长,他围绕保黄河生态、保人民安宁、保经济发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水平。他开创“打造三个‘警+’社区警务团队多元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创新探索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理四诊法”,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大幅提升,2024年12月,该工作法先后入选省厅社区警务工作金点子、省厅深化警务改革典型案例。他曾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个人嘉奖4次,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他所在的恼里派出所于2023年11月成功入选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守护黄河安澜,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2024年4月29日,恼里镇六里庄村义警队员发现在辖区黄河支流里有人趁浇地电鱼,义警队员遂第一时间将情况和位置报告给派出所。民警到场后,当场抓获2名利用自制电鱼工具非法捕捞水产品的犯罪嫌疑人,查获鲇鱼、白条等7.9斤。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正是得益于王龙创建的“黄河义警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黄河恼里段长5.6公里,9个村1.6万人临黄而居,保护生态、打击非法捕捞和污染环境、防止溺亡是头等大事。在王龙的带领下,恼里派出所发动群防群治力量,建立“黄河义警队”,疏通信息渠道,奏响“保护黄河生态大合唱”。
依托“3+N”网格,吸纳党员干部、“红袖标”、民兵连、黄河老渔民等社会力量组建“黄河义警队”。在民警带领下,学习法律法规,参与巡逻守护、隐患排查、防范宣传等工作。义警队的成立,极大提升了村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队员张大爷骄傲地说:“俺是土生土长的黄河人,能为家乡平安出一份力,俺非常自豪!”
为全力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王龙深入挖掘黄河流域的特点,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黄河滩区的巡查,重点关注河道周边的安全设施,确保警示标志齐全,提醒村民注意安全;排查村庄内的用电、用气、用水等设施,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同时,坚持以打开路,严厉打击非法狩猎、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行为,2022年3月以来,严惩乱捕滥猎、非法交易等行为25起50人。同时,通过942路监控延伸“感知触角”,实现巡防警力可视指挥、巡逻轨迹实时监控,实现风险预警从“事后处置”变“事前干预”,先后在黄河滩救助5名轻生群众。通过组建无人机编队,配备4台巡逻车,累计沿黄巡防540余次、宣讲政策42次,劝离游客120余人,打造全时空安防网络。
“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不仅要守护好黄河的生态发展,还要授人以渔,还利于民,让群众也满意。”王龙说。
以前,恼里镇部分渔民在黄河上做特色餐饮,不仅存在就餐人员溺亡风险,且严重污染黄河生态。2022年起,王龙带领民警多次前往黄河边,面对面向渔民宣讲法律、法规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在这场“渔民上岸”行动中,王龙化身“政策翻译官”与“创业顾问”,最终,协调吊离渔船近百艘,河道重归清澈;帮助7户渔民转型陆地餐饮,上岸开办黄河文化特色餐馆,打造苜蓿草场等生态经济项目。现在,恼里镇黄河岸边野鸡振翅鸣、野兔竞逐跑,黄河生态持续向好。
守护群众平安,绘就“藏蓝”平安画卷
2025年3月3日,恼里镇东辛庄村的一对老两口家中安装空调,用了半个多月后因嫌电费太高,要求商家将空调拆走。商家到场检查无质量问题,要求支付500元折旧费。老太太不愿支付,甚至躺到车轮前威胁。得知此事后,王龙立即到达现场,在与其沟通时得知,老两口的孙子想当兵入伍。王龙抓住这一契机,主动联系武装部门为他们咨询了当兵入伍的相关事项,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家属表示非常认可,主动支付500元的空调折旧费用,这起纠纷最终得到了妥善化解,避免了一场可能因小事而引发的冲突。
“不要小看任何一起警情,派出所是公安工作的神经末梢,基层警务的着力点必须是人民群众。”王龙说。
为了靠前一步抓防范,王龙专门组建了社区警务团队,动员群防群治力量参与治安巡逻、安防宣传、矛盾调解等,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参与者”。他打造的“三个‘警+’社区警务团队多元解纷工作法”入选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即:建立“警+3”团队(“警+司法、律师、民调员”警调对接团队),推动矛盾纠纷从以往“躲着走”向现在“撵着跑”主动警务理念转变,2022年3月以来,纠纷类警情调解成功率保持在98.6%以上,有效避免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发生;建立“警+4”团队(“警+法律顾问、民调员、红白理事会、乡贤”信访化解团队),强化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恼里镇连获“信访工作‘四无’乡镇”;建立“警+5”团队(“警+治保主任、民兵连、治安积极分子、救援队、渔民”巡防应急团队),推动“派出所主防”理念在村格最小细胞扎根落地。近年来,恼里辖区的发案数持续降低,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除了建立“警+”团队,王龙还创新探索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四理四诊法”。即“集中受理,精准‘问诊’”“分类办理,对口‘导诊’”“研判梳理、联合‘会诊’”“限期处理,及时‘诊断’”。机制运行后,矛盾化解率提升12.6%。恼里所采用的“四理四诊法”已入选省公安厅社区警务工作“金点子”以及深化警务改革典型案例。
为了深耕“主防”强根基,王龙还提出了“一单一图一响一网”。即“一单联动”织密防控网络。每天整理“规范提升工作日志”、每周制作“警情提示单”,以警情为“晴雨表”,动态调整巡控范围。“一图预警”筑牢反诈防线。每日推送“反诈海报”,以真实案例警示群众。今年4月6日,村民冯某接到“快递丢失理赔”诈骗电话,因看过民警推送的反诈海报,果断拒绝,避免损失1.3万元。“一响传声”构建宣防阵地。民辅警每天与村干部见面,排查矛盾纠纷后,用大喇叭开展五防宣传,提升双向熟悉率,压降可防性案件。“一网联通”架设连心桥梁。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安恼里”打造24小时“云端警务室”,发布警务动态、户籍预约、社区民警联系方式等,群众满意度持续提高。
正是在王龙带领派出所民警持续深化“一村一警”战略,以社区警务团队为抓手,让更多的群防群治力量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才夯实了“派出所主防”的根基,将很多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中。
守护经济发展,擦亮“金色”产业招牌
“既不耽误上班,还能下了班办理居住证,派出所处处为企业员工着想,在恼里工作真的很安心。”今年5月的一天,在恼里镇一家起重企业工作的李先生在恼里派出所大方警务室24小时自助办理终端办完居住证后,满意地赞叹道。
恼里镇作为起重机制造的发源地,既带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成就了长垣市的中国起重机械名城品牌。因辖区厂矿企业众多,外来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在走访企业时,王龙了解到,很多员工上班时没有时间办理证件,下班后又无处办理,便琢磨如何切实解决群众烦恼。经多方努力,王龙将恼里警务室重新选址搬迁,挂牌为大方警务室,紧邻工业园区,周边有35家大型企业,外来务工人员2100余人。王龙还为大方警务室申报身份证、暂(居)住证、政务自助办理终端,依托社区警务派驻4名“护企警官”,定期走访分包企业,截至目前共提供上门办理居住证服务510人次,排查化解涉企矛盾纠纷11起。同时,实现7×24小时值班值守,通过开展“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行动,切实守护群众安全感,就算只身一人的女同志在凌晨下夜班,也能踏实归家。河南大方集团、二重起重机、凯源起重等企业纷纷送锦旗表示对恼里派出所的感谢。
“企业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只有做到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力度,才能护航好辖区企业发展!”王龙满怀信心地说道。
除了紧盯便民利企,开展点对点服务外,王龙还指导督促企业健全完善“人防、技防、物防”治安防控网络,提醒完善安防设施,帮助修订保卫制度。针对企业周边的社会治安状况和特点,采取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巡逻模式,对涉及企业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露头就打,最大限度压降发案率,有力维护辖区企业及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同时,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开展大宣讲活动,普及防盗、防抢、防骗等常识,提高企业应对违法犯罪侵害的能力。
王龙通过带头定期到分包企业开展走访,切实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实际困难和问题。2022年3月以来,恼里派出所对辖区企业开展各类安全检查168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1份,帮助企业培训治保人员650人次、开展防范教育35场次,组织救火应急演练7次,实现企业失火、失窃事件“零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
守护民警家园,锻造“红色”过硬铁军
王龙初任恼里派出所所长时,恼里派出所只有一个破旧的办公小院和孤零零的一辆老旧警车,他在派出所里外转了一圈又一圈,思考着如何改善办公条件,让基层警力不再流失。
“只要下决心,一定能弄成!”这句话既是王龙做事前给自己打气的座右铭,也是他能把工作干好的成功法则。
为了提升民警辅警的“幸福感”,他多方奔走,在生活区打造心理减压室、休闲阳光房、阅览室、体能训练室、洗衣房、民警公寓等。为了提升民警辅警“荣誉感”,他坚持每月、每季度评选“岗位之星”,使全体民警辅警崇尚荣誉、争当先进,在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为了提升民警辅警“归属感”,他定期去生活困难的民警辅警家中慰问,开展“过生日,暖警心”等活动,充分体现组织关心关爱。为了提升民警辅警“获得感”,他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专业人士,对全体民警辅警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切实增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应急处突等各项能力和水平。
正是通过优化“硬件”、升级“软件”,全力以赴为民警辅警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增强民警辅警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才形成了恼里派出所现如今积极向上、心齐劲足的良好局面,锻造了这支对党忠诚、竭力保护服务人民的“红色”过硬铁军,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工作佳绩和奇迹。
采访完的归途中,王龙驻足湿地栈道。夕照中,一行白鹭正扑向天空。“如今生态回来了,黄河会越来越好。”他望向远方轻语。让黄河越来越好,不仅是王龙的工作,也是一代青年警察用脚步丈量的信仰。当6万亩湿地成为候鸟天堂,当万家灯火映亮黄河波涛,王龙们的守护,正让母亲河奔涌出新时代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