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鹤壁 > 正文
鹤壁市淇滨区以 “夕阳红” 的热忱续写担当 为基层善治注入持久动能
时间:2025-07-24 15:16:51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魏蓝

  近年来,鹤壁市淇滨区围绕“银发人才”助推高效能治理,以提升组织动员力为核心,融合 “思想教育软招、制度建设硬招、动员激励活招” 三维施策,通过党员 “三感” 培育、骨干团队建设、主题党日提质等五项重点措施,构建起上下贯通、多方协同的银龄治理新格局。从统筹设计到基层落地,“银发人才”活跃在社区楼栋、田间地头,以 “夕阳红” 的热忱续写担当,为基层善治注入持久动能。

  统筹谋划:强基础建体系,激活银龄治理动能

  始终将“银发人才”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以系统思维构建组织保障体系,确保人才“选得准、用得好、留得住”。

  淇滨区持续实施“银星增彩”行动,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对6000余名离退休党员实施有效教育管理,增强其凝聚力和战斗力,现有离退休党员占50%以上党支部178个,其中省级示范离退休干部党支部6个、市级示范7个,这些支部作为“银发人才”主要来源,淇滨区委组织部采取个人自荐+单位推荐方式,从涉老团体、离退休党支部中筛选出党建党务、农业农技、法律法规等领域的骨干,建立起涵盖60余人的“银发人才”库,实现专业特长与治理需求精准匹配。针对入库人才,通过“选育并重”机制持续赋能—每年举办培训班、座谈会,邀请业务骨干讲解基层治理政策、矛盾调解技巧,让“银发人才”在服务中“有章法、有底气”。

  为让人才作用精准释放,淇滨区分类组建专项队伍:由区委宣传部统筹,组建宣讲团深入村社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区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农业专家服务团每年开展不少于6场次的田间技术指导;区委政法委协调,成立矛盾调解队伍常态化参与纠纷化解;区文旅局、文联联动,组建文艺志愿服务团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实现治理服务全覆盖。

  为激励人才持续奉献,淇滨区建立健全关心激励机制:每年评选优秀“银发人才”,给予工作补贴或慰问;对生活困难的及时帮扶,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媒体宣传典型事迹,增强其荣誉感。部门协同联动更让服务无死角——组织部牵头,政法、宣传、农业农村等多部门协同,动态更新人才需求清单,确保银发智慧精准对接治理痛点。

  中间联动:强协同畅脉络,架起服务连心桥

  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通过搭建联动平台,让顶层部署落地生根,更让“银发人才”与基层需求 “精准握手”。

  各乡镇街道主动当好“联络员”,定期组织“银发人才”座谈会,让王诚、董鹤鸣等有经验的银发骨干分享“双测互评” “红色议事”等治理妙招,为村社区“两委”传经送宝。在村社区召开党建、治理等重大会议时,主动邀请“银发人才”参与,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既让“银发人才”知情明责,也为基层治理注入“金点子”。

  针对不同社区的治理难点,乡镇街道牵头开展“供需对接”:比如长江街道组织刘厚忠等“银发人才”为社区居民放映防诈骗影片、调解邻里纠纷;黎阳路街道支持锦绣江南小区候希安等文艺人才参与社区文化墙建设,用笔墨传递文明新风。这种“乡镇街道搭台、银发人才唱戏”的模式,让银发服务精准触达治理最前沿。

  基层落地:优服务显实效,绘就善治新图景

  村社区作为治理“最后一公里”,通过搭建实践平台,让银发智慧转化为民生福祉,更以“多元协同”彰显组织力提升的实效。

  鹤源三区的“红色议事会”里,“银发人才”李志明与社区、物业、业委会定期联席,解决了停车管理、绿地侵占等难题,更推出“8元管饱”食堂、建设电动车充电桩棚,让老人与双职工家庭直呼暖心;清华园社区的“七老巡河队”更是生动例证 —老党员李建国退休后,发现二支渠沿岸垃圾污染问题,便自愿承担起巡河责任,通过组建“七老巡河队”,18名队员每日巡护 2000多米河段,清理垃圾、劝导不文明行为。

  锦绣江南小区的蜕变尤为典型。“银发人才”王诚推动建立 “双测互评”机制,每周开三方会议、半年测评倒逼物业提质;牵头成立“江南新街坊议事厅”,现场化解矛盾。这个曾经的“问题小区”如今成全国典型,背后是社区对“银发人才”的信任,更折射出“居民自治”中群众参与的活力—通过“需求共提、方案共谋、成效共评”,让银发智慧与群众诉求同频共振。

  从统筹谋划的体系搭建到中间的协同联动,再到基层的实践创新,淇滨区以组织力提升为纲,以“软硬活”三招为要,让“银发人才”从“分散个体”凝聚成“治理合力”。这些鬓角染霜的奉献者,正以“五大员”的担当,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续写“夕阳红”的精彩,让“银龄善治”成为高效能治理的生动注脚。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