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 杨洋 李媛媛 付瑞清 罗佳琳
民以食为天,而土壤的肥力则是粮食生产的命脉。
“土地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就像庄稼不会辜负每一粒好肥。”在中原大地的田野间,有这样一位“追肥人”,她用三十年的坚守与付出,让“天脊”的名字深深烙印在农民心中。她就是新乡市荣城农资销售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郝晋涛。
与天脊同行近三十载,郝晋涛将爱天脊、讲天脊、做天脊融于血液。“我这辈子就干一件事。”七月的原阳田野,玉米秆子挺得笔直,叶子在风里沙沙响,郝晋涛蹲在田埂上拍掉手上的土,“让老乡们用上天脊好化肥,庄稼长得壮,腰包鼓起来。”

从“销售难”到“抢着要”:她用脚底板量出信任
在农业增产增收的路上,肥料投入堪称关键“引擎”,而优质化肥更是撬动农业市场的“金钥匙”。不过,要把这把“金钥匙”真正交到农户手里,背后的推广功夫可一点都不少。
就像郝晋涛的经历——起初农户对天脊化肥并不买账,有人嫌贵,有人存疑。她没有急着推销,而是扑下身子做“功课”:把天脊化肥的优势掰开了讲,“增肥补水抗旱好”“作物长得更茂盛”这些实在的好处,她翻来覆去跟农户念叨;光说不练假把式,她还拉着农户往自家地里跑,现场看施肥后的效果:苗齐了、叶绿了、长势喜人……
当理论变成看得见的收成,农户的顾虑慢慢消了,信任也一点点攒起来。对她来说,最踏实的成就感,莫过于看着自己推广的化肥真真切切为土地“加分”、帮农户增收。这大概就是好产品+真心推广的力量——用脚丈量土地,用效果说话,再难的市场也能打开一片天。
“卖化肥,卖的是信誉,信誉是经销商的生命。”交谈中,郝晋涛不止一次地说,“选择天脊,就是选择了安全放心。产品质量有保障,售后有服务,销售给父老乡亲的化肥,我心里踏实。”
2010年,郝晋涛在原阳县打造10亩示范田。东头栽桃树,西头种黄瓜,中间点花生,每一寸土地都倾注着她的心血。“那段时间,我天天往地里跑,比照顾亲闺女还上心。”她记得那年夏天暴雨倾盆,她打着伞在地里守了一整夜,雨水打湿了衣衫,却打不湿她守护示范田的决心;秋天收果子那天,她特意买了红布铺在田埂上,将最大的桃子、最好的黄瓜摆成“丰收”二字,那鲜艳的色彩,仿佛是她对未来满满的期待。示范成功后,郝晋涛每年都会在经济作物和大田作物上做多块示范田,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使用天脊化肥后作物的长势和给农民带来的效益增收。
2025年,他在延津县打造百亩花生示范田,风掠过田垄,花生叶沙沙作响,从那以后,郝晋涛的示范田成了“活广告”。她带着农户算对比账:同样一亩地,用天脊的肥料,小麦每亩地能多打150斤,玉米能多收200斤;她告诉老乡们,“天脊化肥含有独特的双氮双磷配方技术,营养全面,协同增效。既能满足速效需求又能保障长效供给;水溶性磷与枸溶性磷结合,使肥料利用率提升至92%,较传统配方提高15%以上,庄稼施用天脊化肥后不但产量高、效益好,还可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板结酸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正是秉持这份理念,这几年,郝晋涛的天脊化肥销量连年增长,她也被天脊集团连续多年评为优秀经销商。“那时我去门店送货,老板们见了我就笑:‘你这肥卖得比我家米还快!’”她搓着手,眼角的皱纹堆成了花,“其实哪是我卖得好,是天脊肥给老乡们长脸了。”
田野里的“活广告”:从70岁老把式到90后新把式
在原阳县陡门乡黑圪垱村,58岁的李红霞提起郝晋涛,满是感激:“俺这10亩小麦,就是她给‘救’回来的。”2023年,李红霞贪便宜用了某品牌的低价化肥,结果麦苗返青时一片枯黄,急得她直抹泪。郝晋涛听说后,带着技术员火速赶到地里,扒开土查看根系,再看看麦子的叶片颜色和田间表现说:“大姐,您这是肥没施对——天脊的硝酸磷钾配比科学,还含有中微量元素,你可以试试看。”

2024年她在李红霞的地里做了对比试验:选了半亩地用天脊肥,剩下的继续用原来的。到了小麦抽穗期,李红霞蹲在地里,眼睛瞪得老大:“你看这麦穗,施用天脊化肥的要比施用别的品牌的穗子大,籽粒饱满,穗粒数还多,真是喜欢人!”麦子收割时,她特意找了台电子秤:“亩产1523斤!比往年多了近300斤!”现在,李红霞成了郝晋涛的“编外推广员”,村里谁家买化肥,她都拽着去门店:“就认天脊,郝晋涛推荐的,错不了!”
更让郝晋涛骄傲的是,年轻人也开始成为她的“粉丝”。28岁的周阳是陡门乡的“新农人”,去年流转了200亩地种玉米。他一开始嫌天脊贵:“现在年轻人都用新型肥料,谁还用传统化肥?”郝晋涛没急着反驳,带着他来到自己的示范田:“你看这玉米,茎秆粗得像胳膊,叶片油绿油绿的——这不是虚胖,是实打实的养分积累。”她又掏出手机,翻出检测报告:“天脊化肥的氮磷钾含量达标率100%,微量元素一点不含糊,你用一次就知道。”
去年秋天,周阳的玉米亩产1600斤,比预期多了200斤。他专门给郝晋涛发微信:“姐,我服了!今年的200亩地全用天脊,您可得给我留够货!”现在,周阳成了郝晋涛的“年轻盟友”,经常在抖音上拍摄施肥视频:“家人们看好了,这才是真材实料的好化肥!”
60家门店的“秘诀”:把农户的事当自己的事
郝晋涛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皮磨得发白,里面记满了门店的电话、老板的喜好,还有农户的需求。“做农资,关键是要把根扎在基层。”她常说,“基层门店是农户的‘邻居’,他们信得过,咱才能站得稳。”
选门店,她“火眼金睛”,有三个严格标准:一要有“良心”,不卖假肥坑农;二要有“本事”,能给农户讲明白肥料好处;三要有“担当”,敢承担售后责任。原阳县祝楼乡的“郭红农资”老板郭大姐,就是她“挖”来的宝贝。“老郭在乡里干了15年,谁家种多少地、爱用啥肥,她比谁都清楚。我刚合作时,她说‘郝姐,我信你,但我得试试’。我就跟她一起做示范田,帮她把周边村的老乡拉过来,现在他的店,天脊肥能占一半销量!”

帮大户,她有套“组合拳”。把种植大户发展成“示范户”,让他们给门店当“活招牌”;把合作社负责人变成“合伙人”,一起搞测土配方、技术培训;甚至连收粮的粮商,她都成了朋友:“老乡把粮食卖给你,图的是实在价;你把好肥卖给老乡,图的是回头客——咱都是为了庄稼好。”
如今,郝晋涛手里的基层门店已有60多家,覆盖原阳、延津、新乡周边地区。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凌晨三点接到农户电话是常事——“郝姐,我家麦苗发黄,你看看咋回事?”“姐,我买的肥送货车堵路上了,能帮我协调不?”她总说:“农户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三十年,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她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真心换取信任;三十年,是一首激昂的赞歌,她让‘天脊肥’在田野间绽放光彩,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七月的风掠过玉米地,送来阵阵清香。郝晋涛站在示范田边,看着农户们弯腰掰玉米的身影,手机突然响了——是郭盛田大爷发来的语音:“闺女,我家玉米晒得差不多了,等你来喝玉米粥!”她笑着回了个“好”,又低头翻看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下个月的计划:“陡门镇王庄村要建新的示范田”“周阳的玉米地需要测土配方”“郭红农资的门店要补一批冬储肥”……
被问起为什么如此相信“天脊”,郝晋涛自豪地说:“我卖了30多年的‘天脊化肥’,这期间,没有任何质量问题,天脊集团作为一家国有企业,多年来在肥料品质上始终如一,始终坚持精益求精,所以我也想把这样的好化肥送到每个农户手中,让他们用上‘天脊’的放心肥、品质肥。”
三十年间,郝晋涛走坏了几十双胶鞋,晒黑了皮肤,磨破了嘴皮,却让“天脊肥”的名字,深深扎根在农民的心田。在她心里,始终燃烧着一团炽热的火:“我就想让老乡们都知道天脊化肥是良心肥,咱庄稼人种地,就得用好的。我这辈子,就干成这一件事,值了!不仅我自己要一直干下去,我还要将这份有意义的事业传承下去,将天脊的接力棒传到自己女儿手中。”正是这团火,照亮了中原大地的田野,也温暖了无数农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