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夏秋季规模化管理技术要点
时间:2025-08-04 10:04:47 来源:
河南省作为全国苜蓿种植的重要产区之一,在黄河滩区优质草业带建设的推动下,苜蓿连片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夏秋季是紫花苜蓿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虫害高发、杂草滋生、需肥需水集中的季节。为确保紫花苜蓿高产、稳产和优质,河南省农科院畜牧所专家提出以下夏秋季规模化管理技术要点。
一、防虫
河南地区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苜蓿易发生虫害,发生虫害轻者影响产量,重者造成大面积死亡,同时也会降低饲草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此时需做好紫花苜蓿田间虫害的巡查诊治,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夏秋苜蓿害虫主要有蓟马、夜蛾等。虫龄的大小决定了田间危害程度以及杀虫剂的防治效果。1-2龄幼虫采食量小,对苜蓿产量品质影响不大,且容易防治;3龄以后,幼虫的采食量很大,且抗药性强,防治效果较差。要加强地块调研、注意跟踪调查防治效果,防治害虫最好在3龄前用药,5-6天再打药一次,防虫比较彻底。为防止害虫耐药性增强,注意轮换施药。
二、除草
在夏秋季,我省苜蓿田杂草多为一年生杂草,4-5月出苗,6-8月生长旺盛,9-10月开花结实后衰亡。夏秋季节,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雨水也渐多,一年生杂草种种类增多,数量增大,主要影响苜蓿第三茬至第五茬的产量。该季节苜蓿田中以禾本科杂草为主,发生时间从5月下旬至11月初,特点为持续时间长,杂草种类多,主要种类有牛筋草、稗草、马唐、狗尾草、香附子等。一年生阔叶杂草如苘麻、苍耳、反枝苋等可通过刈割控制,9月份田间会有铁苋菜、反枝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防控禾本科杂草的茎叶处理剂可使用烯草酮或高效盖草能(高效甲禾灵),防除香附子和阔叶杂草可使用排草归(灭草松)。
三、追肥
紫花苜蓿高产、稳产和优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合理施肥。为了保证苜蓿在夏秋再生的发育时期顺利生长,需对土壤进行肥料的追施。苜蓿在其生长周期中对磷、钾的需求量很高,磷肥和钾肥的补充有利于苜蓿叶和茎的同步生长。在施肥前,一定要考虑到磷和钾的平衡。夏秋季节每茬收割后叶面喷施或条施磷钾肥和微肥5-6千克/亩,条施适宣结合灌溉或降雨进行施肥,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叶片造成烧伤。其中钾可以促进细胞分裂素向上传导从而促进地上部分的生长。实践证明苜蓿施用钾肥可以延长生长期,亩增产10%以上。追肥时可配合加入菌肥,菌肥中的复合菌群在适宜的土壤环境中可以进行繁殖,并产生细胞分裂素、吲哚乙酸等植物激素,不仅可以调节土壤的pH值,提高根系的吸收能力,还能释放深土层中的微量元素,提高有机质含量,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使苜蓿能够高产、稳产。
四、灌排
河南苜蓿种植主要集中在黄河滩区,苜蓿的灌溉方式以喷灌为主。苜蓿每茬分枝至现蕾期生长需一定量的水分,为保证产量,应适时进行灌溉,保障苜蓿生长期水分供应充足。夏秋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快,应及时对苜蓿地进行灌溉,以防因干旱,造成苜蓿减产。刈割后再生苗期0cm-20cm土层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须进行灌溉保苗。同时注意苜蓿刈割后不能立即灌溉,以避免苜蓿刈割处感染植物病菌,应选择在刈割后一周左右进行灌溉。

苜蓿生长需水但忌水淹,夏季降雨量大,田间积水时应在24小时内及时进行排水,以免田间积水引起根部缺氧造成植株死亡。每茬收割后视土壤墒情进行灌水。
五、刈收
苜蓿夏秋再生刈割以孕蕾期到初花期为宜。在确定苜蓿刈割时期时,还应考虑对下一茬或下年草地的产量影响。生产上一般将每两次刈割之间苜蓿生长算一个生长周期,则苜蓿枝条的再生实际上从上一个生长周期的初花期已经开始。

当苜蓿的发育达到繁殖阶段时(初花期),新的枝条开始从根颈芽和腋芽上发育。因此,如果刈割时间延迟到盛花期以后,实际上就会除掉属于下一个生长周期的枝条。这也降低了下一个生长周期的再生性。初花期刈割一般不会对下茬草生长造成影响,主要因为下茬草产量高低取决于苜蓿地下部器官贮藏营养物质的积累情况,而营养物质积累的高峰时期是在苜蓿的初花期,这也决定了苜蓿收割期以孕蕾期到初花期为宜。注意苜蓿刈割后的再发芽,苜蓿在夏秋刈割之后的再生既可以从根颈芽发生,也可以从腋芽发生。当刈割留茬很低(2.5厘米或更低)时,大多数腋芽被割掉,因而必须依靠根颈芽再生,将降低再生强度,一般留茬5-6厘米为妥。

夏秋季节正值雨季,适宜的生产刈收窗口少且短,为了防止霉烂尽可能选择晴好天(适时收割。如果雨天较多,可在苜蓿开花期前后提前或错后刈割。收割后,尽量减少在地里的晾晒时间,优先使用青贮方法调制加工,或青干草打捆后及时送到场院,选择通风避雨处分区贮放。(河南优特产业支撑计划草畜专项 冯长松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