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特色油料产业 做好生产技术担当——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抗旱减灾工作纪实
时间:2025-08-06 09:56:14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河南作为我国芝麻生产的第一大省,其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均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是名副其实的“芝麻王国”。面对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来自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团队迅速行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小小芝麻,大大担当”。

深入一线,科学指导
7月28日至31日,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副主任苗红梅研究员亲自带队,组织芝麻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控等多名岗位专家及团队技术骨干,组建了芝麻生产指导组,深入周口、驻马店、南阳、信阳等黄淮芝麻核心产区,开展实地调研与生产指导。

在为期四天的调研中,指导组不畏酷暑,走遍了5个科研试验基地、11个县市区,累计查看芝麻种植田块6895亩。
调研发现,虽然90%以上的田块为麦茬芝麻,且多处于花期,但受旱情影响,田块状况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地块的旱情,指导组因地制宜,提出了具体的抗旱救灾措施。对于干旱最为严重的地块,指导组协调资源,进行了部分灌溉和田间管理;对于有灌溉条件的田块,建议农户采用移动式管道定喷喷灌或微喷灌,并结合施肥、除草、除虫、防病等措施进行综合管理。
抗旱自救,展现韧性
在抗旱减灾的过程中,在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指导和鼓励下,种植户们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智慧。面对地下水资源不足、抗旱任务重的困境,芝麻作为一种抗旱性较好的作物,在高温干旱天气下,表现出更为突出的耐旱耐高温特性。在新蔡县、项城市等产区,芝麻田植株挺拔,开花结蒴正常。

伴随高温干旱,农田虫害加重。多数种植户反映,本年度虫害严重且难以防治,害虫抗药性强,多数地块需防治2-3次。针对这一问题,指导组为种植户提供了包括高效氯氟氰菊酯、NEB菌肥、叶面肥等在内的农药农资,并发放了《芝麻高产与防治减灾技术》《芝麻主要虫害及其防治技术》等资料,指导农户科学防治虫害,减轻影响。
关键时刻,默默奉献
苗红梅研究员告诉记者,在抗旱减灾的过程中,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基层干部和新农人脱颖而出,成为中坚力量。
新蔡县孙召镇郎庄村党支部书记梁华丽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面对高温干旱天气,她及时带领村民疏导田间机井,保证本村旱田都能至少浇上1次水。同时,她还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带动本村种植高产抗病耐旱宜机收芝麻新品种800多亩,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眼下,秋季作物已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高温干旱条件下,作物易出现长势差、授粉不良等问题,容易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为此,指导组提出建议,加大基层农资、救灾资金等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快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这场抗灾减灾这场硬仗中,国家特色油料产业技术体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们深入一线、科学指导、共谋发展,为河南乃至全国的芝麻产业稳定发展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