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王玉刚:从基层派出所到交警大队的“守护者”
时间:2025-08-06 10:56:3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曹永飞 通讯员 张慧静
提起浚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不仅有家喻户晓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黄水印,还有这样一位同样也值得称赞的同志。他从基层派出所起步,历经经侦大队的磨砺,再到交警大队的坚守,30余年的从警生涯里,用脚步丈量平安,用行动诠释担当。他就是浚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王玉刚,先后荣获全省个人二等功1次、全市个人三等功1次、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先进个人1次、全县嘉奖1次。

基层派出所:11年磨出“群众缘”
王玉刚在基层派出所一待就是11年。那时候,他就像村里的“大管家”,谁家丢了只鸡,哪两户因为地界吵了架,都得找他。
有一回,村里两户人家因为宅基地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差点动手。王玉刚得知后,骑着那辆老旧的自行车就赶了过去。到了现场,他没急着讲大道理,而是先蹲在两家宅基地的交界处,拿着尺子量来量去,还时不时和两家的老人拉家常:“大爷,您当年盖这房子的时候,是不是也想着给子孙留个好地方?”“大妈,您看这地界,咱们量得明明白白的,以后孩子住着也舒心不是?”
就这么一边量一边聊,两家的火气渐渐消了。王玉刚又趁热打铁,把村里的长辈和有威望的人都请来,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最后,两家达成了协议,还摆了桌和气酒。从那以后,这两家见了王玉刚都格外热情,逢年过节还总邀请他去家里吃饭。
在基层派出所的11年里,王玉刚处理过无数这样的“小事”。他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你把他们当自家人,他们就会把你当主心骨。”正是这份对群众的真心,让他在基层积累了深厚的“群众缘”,也为他后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侦大队:9年炼就“火眼金睛”
后来,王玉刚调到了经侦大队,这一干就是9年。经侦工作不像基层派出所那样天天和群众打交道,它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刚到经侦大队的时候,王玉刚对经济案件一窍不通。但他有个倔脾气,不懂就学。他利用业余时间,啃完了十几本经济类的专业书籍,还经常向队里的老同志请教。慢慢地,他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
有一年,队里接到一个线索,说有一家企业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这个案子很复杂,涉及的资金流水像一团乱麻。王玉刚带着队员们,一头扎进了案卷堆里,没日没夜地分析资金流向、调查企业账目。有时候,为了查清一笔资金的去向,他们要跑好几个银行,调取大量的交易记录。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调查,他们终于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将涉案人员一网打尽。当看到那些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的制裁时,王玉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他说:“经侦工作就像在黑暗中寻找光明,虽然过程很艰难,但只要找到了真相,就能给社会一个公正的交代。”
在经侦大队的9年里,王玉刚参与破获了多起经济案件,为国家和人民挽回了巨额的经济损失。他的“火眼金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让那些经济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交警大队:9年守护“平安路”
2016年,王玉刚调到了交警大队,这一干,就是9年。交警的工作,风吹日晒,起早贪黑,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
近两年,浚县遭遇了多次恶劣天气。2023年12月,一场暴风雪席卷了县城,路面很快被积雪覆盖,车辆行驶困难,行人步履维艰。王玉刚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带着队员们冒雪巡逻执勤。他们一边指挥交通,一边协助环卫工人清扫积雪。
有一辆面包车在雪地里抛锚了,车上还有两个孩子。王玉刚二话不说,带着队员们就上去推车。雪很深,每走一步都很费劲,但他们硬是把车推到了安全地带。孩子的家长感动得直掉眼泪,非要塞给他们两包烟表示感谢,王玉刚笑着摆摆手:“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平安就好!”
除了应对恶劣天气,王玉刚还特别注重柔性执法。有一次,一个外地司机因为不熟悉路况,误入了单行道。王玉刚把他拦下来后,没有直接开罚单,而是耐心地给他指路,还告诉他以后怎么避免类似的情况。司机感激地说:“浚县的交警真暖心,我以后一定遵守交通规则!”
在王玉刚的带领下,交警大队还推出了快处快赔机制。每年春节期间,浚县都会举办千年古庙会,游人如织,交通压力巨大。为了快速处理交通事故,减少群众等待的时间,王玉刚积极协调保险机构,统一派警,联动联勤。在他的推动下,春节期间共快处快赔了上百起轻微事故,有效缓解了事故处理压力。
从基层派出所到经侦大队,再到交警大队,王玉刚用30余年的从警生涯,书写了一部忠诚与担当的篇章。他就像一颗螺丝钉,无论拧在哪里,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人民警察的初心和使命深植在他为群众处理的一件件“小事”上,他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深热爱也挥洒在他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上。守一方平安、护万家灯火,他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浚县的“平安路”,成为群众心中最温暖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