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地市 > 信阳 > 正文
淮滨:产业兴乡铺富路 特色惠农绘锦图
时间:2025-08-11 16:09:06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毛云生 通讯员 李汶哲

  近日,走进淮滨县防胡镇同心毛笔厂的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竹管与狼毫的清香。工人们正专注地进行成型、抛光、喷漆、粘线等工序,指尖翻飞间,一支支精致的毛笔逐渐成型。

  “我在这儿干了快5年了,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老人孩子,每月还能拿3000多块钱工资。你看这毛笔,从选毛到成型得几十道工序,咱干得熟练,一天能做1000多支呢!”淮滨县防胡镇同心毛笔厂员工 丁玉梅告诉记者,同心毛笔厂传承了淮滨当地百年制笔工艺,目前年产毛笔超30万支,产品远销江西、北京、上海等地,甚至出口至日本、韩国。厂里现有员工30余人,其中80%是周边村庄的留守妇女和老人。

  “我们坚持传统工艺+现代设计的路子,除了生产传统书画用笔,还开发了学生用笔、礼品笔系列。”负责人王春梦说今年订单量比去年增长了30%,下一步打算扩大厂房,带动更多乡亲学手艺、挣工钱。

  在淮滨县马集镇渔网编织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响彻一片,工人们熟练地操控着编织机,一卷卷绿色网线迅速织成细密的渔网。

  “我家就在郭集村,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编渔网,一个月能挣4000多,比在外头还踏实!车间里都是老乡,干活也热闹。”渔网编织车间员工齐艳敏说。

  据了解,马集镇郭集村是远近闻名的“渔网之乡”,全村90%的农户从事渔网编织相关产业,形成了“家家有机器、户户会编织”的产业格局。村里不仅有大型编织厂,还带动了180余户家庭作坊,产品销往全国各大水产产区。

  近年来,淮滨县聚焦“一麦二牛”核心产业,以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动能。依托优质小麦种植基础,推动粮油加工产业升级,带动全县小麦种植标准化、规模化;依托淮信牧业肉牛和蒙牛现代智慧牧场,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重点发展肉牛、奶牛养殖产业,形成从养殖到乳制品加工的全链条发展格局,直接带动万余农户增收;充分利用当地气候与土壤条件,重点发展畜禽养殖、水产、蔬菜、中药材、食用菌五大特色产业;带动全县5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我们坚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一方面加大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扶持,像防胡毛笔、马集渔网都纳入了非遗保护和产业振兴扶持项目;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小农户,构建产加销一体化产业链。”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聚焦产业融合发展,让更多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金钥匙,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薛艳真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