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绘就新县乡村振兴“新药方”
时间:2025-08-21 16:23:40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郭俊娟 通讯员 代文娇
8月18日至19日,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中药材研究所主办,新县农业农村局、新县同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新县)—中药材生态种植及逆境防控技术现场观摩会”在新县召开。来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信阳市农业科学院、新县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合作社代表及种植户共聚一堂,共同观摩交流中药材绿色高效生产新技术。


在新县箭厂河乡丹参种植基地,与会代表重点观摩了丹参新品种及配套生态栽培技术示范成效。项目技术负责人、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综合试验站专家高素霞博士详细介绍了项目的 实施情况。基地引进种植了项目团队选育的抗病优质丹参新品种“郑丹1号”,结合起垄覆膜种植、生物防治和“花生-丹参”间作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成效。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丹参的出苗率提高了10%以上,每亩地减少人工除草16个工,粮药间作模式保障粮食产量的同时每亩净增经济收入3000元,抗病品种和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每年减少施用农药3次,示范区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在观摩现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推广处副处长邵运辉指出,丹参新品种及新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但在间作品种选择、种植密度优化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并指出下一步项目团队要从精准选用品种和集成创新技术上发力,尽快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种植模式,为推动新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观摩结束后的室内培训环节同样热烈而富有成效。河南省农业科学院高素霞博士与赵霞研究员先后开讲。赵霞围绕河南省中药材生产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高素霞则针对中药材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详细讲解。两位专家将多项技术巧妙融合,形成了一套适于当地中药材生产的实用技术指南,这些技术不仅贴合生产实际,而且操作性强,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钟思志强调,作为革命老区,信阳市将中药材产业视为生态富民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通过与省农业科学院的紧密合作,信阳市已成功引进3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培育出4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并建成了豫南地区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红色土地上,科技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正为新县乃至全省的中药材产业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先进的技术模式与实践经验。

此次观摩培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新县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最新成就,也为推动当地乃至全省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