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宁监管支局:打好机制创新组合拳 做实普惠金融大文章
时间:2025-08-27 10:59:3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韩玲 通讯员 刘治军 金薇 闫静博
“谁能想到现在银行能主动上门,几天就能成功到账几百万贷款。”洛宁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作为一家以种植车厘子为主的农业科技型企业,面临着扩规模和增研发所需的巨大资金压力,该地区银行机构了解后,打出“精准对接+快速响应+精简流程”组合拳,短短几天便成功发放贷款410万元,助力果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这只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宁监管支局督导辖内金融机构运用支持小微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打通金融惠企利民“最后一公里”的典型做法之一。
2024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宁监管支局认真贯彻中央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落实,着眼洛宁所需、立足监管所能、发挥金融所长,督导当地金融机构探索推进普惠金融,以金融为民为立足点、以整村授信为切入点、以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为着力点,持续打通民营经济堵点卡点,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洛宁样本”。
“数字+机制”,多方联动同题共答
注重协同联动,积极融入县政府打造的“1+1+1+N”智慧城市大局,加力推进辖区银行保险机构数字化普惠转型,促进信贷资源和实体经济有效对接。一方面,联合县大数据局、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共同打造搭建多部门信息共享的“洛宁智慧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力提升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可得性和便利度。6月末,平台入驻银行机构8家、企业226家,共发布67款信贷产品,实现放款125笔、3.45亿元。
另一方面,成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对接县发展和改革委,积极参与县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专班,编撰《洛宁县银行产品介绍》手册,宣介50余种融资产品,搭建银企对接桥梁,促进供需有效对接。6月末,自协调工作机制建立以来,累计为小微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授信3587笔、金额12.90亿元,推荐清单中已完成放贷企业及其他经营主体3390户。
“银行+保险”,双轮驱动同向发力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宁监管支局的指导下,目前洛宁县共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性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等9家银行机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等14家保险机构,部分金融机构推行网点下沉、服务下沉,设置村普惠金融服务站,逐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等重点普惠领域。
6月末,全县银行保险机构共有分支机构95个、从业人员达1200余人,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7.16亿元,较年初增加7.23亿元,较年初增长18.11%,普惠小微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27BP。
“产品+服务”,融合推进直达实体
利用工作推进会、座谈会和现场督导等方式,指导银行机构立足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精准对接特色产业及其链条产业,实施差异化信贷政策,推行“一乡一方案”,研发“豫商小微贷”“金牛贷”等三十余种普惠性信贷产品,推动金融资源与乡村振兴深度耦合,6月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97.10亿元,较年初增加7.87亿元;指导保险机构立足农业大县实际,针对种养殖业研发小麦完全成本保险等4种险种,有力助力春耕备耕,2025年上半年,已为175个村、14.36万亩小麦提供1.44亿元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障。
利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防非集中宣传月等契机,督导银行机构常态化推进“行长进万企”“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有力推进重心下沉、力量下沉、服务下沉,打通民营、小微企业融资的堵点和卡点;督导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五进”活动,送产品、送服务到家门口。
“整村授信+村服务站”,服务下沉夯基扩面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宁监管支局指导银行机构积极探索“整村授信”“党建+金融”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改善金融生态,深入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指导银行机构优化普惠金融基层服务,坚持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全覆盖和避免过度建设原则,科学布局乡村普惠金融服务站,实现转账汇款、电费社保缴纳等基础金融服务办理不出村的同时,积极开展金融宣教工作,目前全县存续40余家,方便群众的同时,也增强了公众防非意识。陈吴乡坡头村普惠金融服务站,承载贷款办理基础服务,自2023年建成以来,已为村民推荐办理贷款60余笔、总金额200余万元,实现“当天申请、三天放款”。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洛宁监管支局将持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普惠性金融政策宣介力度,强化数智赋能,定制个性化、特色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金融供需有效匹配,促进普惠信贷高质量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助力普惠金融从“可获得”向“高效益”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