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导航
热点: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工作室 > 法治 > 正文
西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张昕艳:手握法槌 心藏暖阳
时间:2025-09-04 16:18:12    来源:    

  河南经济报记者 刘学中 通讯员 刘博 刘翀 师艺维

  晨曦微露,推开西华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办公室的门,张昕艳法官的办公桌依然被半人高的卷宗包围——这是她自2022年重返刑庭以来,每个早晨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三载寒暑,她审结刑事案件560余件,用一次次精准的裁量,将静止的法条化为生动的正义。政治的坚定、法律的理性和人情的温度,在她身上交织成一束光,既照亮当事人的心房,也点亮人们对法治的信仰。

  她常说:“法官手中的审判权,是人民托付的公正天平。每一起案件都必须经得起良知的审视,每一次判决都必须精准诠释法律的尊严。”

  “严谨细致、慎行笃行”,是她始终如一的办案理念。再简单的案子,也可能关系一个人一生的走向;再轻微的刑罚,也应对得起胸前的法徽。正是这份对职业的敬畏,让她始终以“对自己负责、更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审慎断案——法施于人,虽小必慎。

  “法官,我家里困难,女儿有病,我腿脚也不方便,实在没钱去法院开庭……该怎么办?”被告人杨某家住江西省九江市,因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被取保候审。回家办完手续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拨通了张昕艳的电话。她没有推诿,而是主动协调当地司法机关和检察官,核实情况后迅速安排线上庭审,最终案件顺利审结。“只有把当事人的难处当成自己的难处,把‘如我在诉’融入每一个细节,正义才不会因距离而打折。”那一刻,司法的温度已随电波传越千里,暖入人心。

  另一起案件,是一名多次实施盗窃的未成年人。那张尚且稚嫩的面孔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故事?为找到答案,张昕艳走进了他的家庭。调查结果令人揪心:父母离异、缺乏管教,母亲有犯罪前科,父亲甚至曾教唆孩子行窃。离婚后,少年居无定所,常年流浪于网吧、洗浴中心与台球厅之间。面对法官的问询,孩子的母亲语气冷漠:“我管不了,你们随便判吧。”

  张昕艳相信,一次失足不该定终身。她一次次拨通孩子母亲的电话,耐心沟通、诚恳劝解,终于在开庭那天将她请到法庭。庭审中,少年认罪悔罪、泪流满面;庭审后,法官的真诚也叩开了母亲紧闭的心门。她失声痛哭,与儿子紧紧相拥。少年哽咽道:“原来这世上最疼我的,还是亲人。”他承诺今后孝敬父母、接受管教、重回正途。张昕艳说:“未成年人就像需要扶正的幼苗,一旦失管极易迷失。能看见走错路的孩子回头向阳,是一名刑事法官最大的幸福。”

  刑事法官每日面对的案件,无一不关乎普通人的命运悲欢。法官既要握紧法律的尺度,也要传递人性的温度。在西华县人民法院的光影长廊中,张昕艳就是这样一束平凡却炽热的光——她以一次又一次的倾听、调解与裁判,将责任写进判决,把温暖递向人心。正如她所说:“法槌落下,不仅要定分止争,更要让人看见希望。我们裁断的不是案件,而是他人的人生。”

编辑:晏语悦
中原经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 本网原创稿件版权均属于河南经济报社,未经河南经济报社授权,不得转载、摘编使用。
  • 2. 非本网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3.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Copyright © 1987-2025 河南经济报社 河南经济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原第一权威经济门户
联系邮箱:jingjibao@qq.com 报社办公室电话:0371-53306911
报纸广告热线:0371-53306913 53306918 报纸发行热线:0371-53306915
《河南经济报》国内统一刊号:CN41-0066   邮发代号:35-92
豫ICP备2023003560号
  技术支持: 河南经济报社网络部  法律顾问: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 何拥军 谷亚娟 白杰